宣教應用 02

屋子的故事

黃成培黃雲英夫婦 - 非洲內地會派駐東非肯尼亞宣教士

|回宣教應用選單|

 

茅草屋

「三隻小豬」的故事,幾乎是每個在美國成長的小孩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不論是老師或爸爸媽媽說故事的時間,總是述說小豬弟弟的勤勞和勇敢,只有他最努力蓋了一間堅固的磚屋,在大野狼來襲時,才能抵擋和打敗兇猛的大野狼。至於貪玩的大豬和二豬哥哥,只用了隨處可拾取的茅草和樹枝,分別蓋成了茅草屋和樹枝屋。躲避大野狼時,大野狼一口氣就把他們不堪一擊的房子吹倒了,終於難逃被大野狼吞吃的命運。來到非洲,看到大多數非洲人居住的景況,我心裏暗想﹕絕不能在非洲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因為非洲大部分的孩子都住在茅草屋裡,這間像蒙古包形狀的茅草屋是他們遮風避雨、吃飯睡覺的地方,也是他們一輩子所知道的家,他們當然不會同意﹕用茅草和樹枝蓋房子的人是偷懶貪玩的人所蓋的。所以,有機會向非洲本地的兒童講故事時,要慎選故事的內容,許多童話都有作者本人的文化和文明背景,若選錯了故事,不知會傷害多少童稚的心靈。

 

Gugu是我們一起在神學院任教的同工,多年前,她曾經留學加拿大。旅加時,每年夏天她所參加的教會都會舉辦露營活動,每次教會的人都會邀她參加,並且極力推薦她有關野營的樂趣和營火晚會的歡唱,但是她總找得到藉口作為推托之辭。身為肯亞人,在她的文化中,當面說出實際的感覺和情形,而拒絕別人的好意時,是一種社交生活的大忌諱。結果,有一次閒聊時,她向我們說出真正的原因,她說﹕「從小我就住在木板釘的木屋裡,終年睡在硬梆梆的木板上或者睡在舖著布袋的地面上,一輩子都在露營,好不容易可以睡在舒適柔軟的床上,何必花錢受罪去參加露營,有什麼樂趣呢?何況電視上所看到的營火晚會,比起我們部落節慶時的晚會,可要遜色多了!」她又接著說﹕「住在安舒環境中的人,總是要找一點不一樣的事情來做,才會覺得生活有樂趣,有意義;但是對於那些貧苦的人而言,人生已經夠苦了,何必再找苦吃呢?」下次教會再辦露營活動時,如果有非洲來的朋友找藉口推辭時,請體念他們的「苦」衷。

 

牛糞屋

第一次帶學生到馬賽族傳福音時,才有機會住進著名的Manyata(牛糞屋)。牛糞混和茅草、泥巴蓋成的小屋裡,沒有任何一扇窗戶,只有一個出入的門口,又窄又矮,矮得要彎下半個身體才能進出,滿室的炊煙夾雜著牛糞的味道,掩蓋過烹煮的味道,這時鼻子也失去預告晚餐吃什麼的能力。矮小的一間屋子卻用幾根木條隔成四區,分別隔開作廚房、臥房、飯廳和小牛房(幼小的牛需趕入屋內,以免在夜間被獅子吞吃),這就是他們的三房一廳。招待我們的這家人已經信主,我們在廚房柴火的微暗光線下,用手抓食一餐最特別的柴火晚餐,晚上睡在木板上面與小牛同住一室,問我們是否睡得著?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小牛似乎比我們人類的小孩安靜多了!

馬賽人與牛不可分割的感情和相互依賴的生活方式,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天神創造天地之後,就造了第一批人,但是神並不滿意他的第一批創作,所以就另外造了第二批人,作品完成後,神非常滿意並喜愛第二批人,稱他們為Maasai,並且將一件獨特的禮物賜給他們,就是牛(Maasai意為「有牛的人」)。至今,馬賽人還深信全世界的牛都是屬他們的。若有意來非洲投資農場,絕不可選在馬賽人的放牧區,否則一頭頭的牛會漸漸「跑」到馬賽族的牛圈中,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神賜給馬賽人的獨特禮物,其他族的人無權擁有。至於那些第一批的劣質品,被馬賽人稱為Dorobo,意為「沒有牛的人」,目的在提醒他們是不被神所愛的次等公民,要安分守己為馬賽人做一些最粗重、卑賤的雜役。蒙愛的馬賽人靠著一根天繩與神聯絡,享受從神而來的祝福。有一天不幸的事終於發生了,無以為生的Dorobo再也無法按捺不住心中的嫉妒和不平,趁機將那根和天神聯絡的天繩砍斷了,從此馬賽人與神失去聯絡,也失去祝福。馬賽人責怪Dorobo的罪行,Dorobo則自慚形穢,此後兩族種下互相為仇的種子。

多年前,白人使者(馬賽人對宣教士的稱呼)來到他們當中,宣告一個消息﹕神創造一切人、事、物本是美好的,但是罪(如嫉妒)使人與神隔絕,神差愛子來作為挽回祭,重新接連那根與神聯絡的天繩,使人恢復和神的關係,並且接受神一切的祝福。那一天Dorobo眼中泛著淚光,原來他們也是神所愛的子民,不是被丟棄在一旁的劣質品,他們終於獲得那一份不敢奢望的愛;那一天馬賽人多年的等待終於成真,等待和神恢復失去的關係。就在那一天傳福音的宣教士,也讓歡欣的淚水模糊了他們的視線,多年的禱告、等待,多年的語言、文化學習,住在自蓋的草屋中,就是為了這一天 ─ 神心愛的子民再度回到祂身邊。此後,為了作門徒培訓,他們經常是牛糞屋裡的常客,有了愛,牛糞屋裡再也聞不到臭味了。

 

紅磚屋

我們在非洲牧養一個Kikuyu族的教會,初來乍到時,教會的一個長老帶著我們全家,一一探訪教會的會友。會友多數都是刻苦殷實的農夫,住的是木板搭蓋鐵皮的房子,加上養兩隻牛供應每日所需的牛奶和賺點賣牛奶的收入,可說是肯亞社會的中產階級。但是有些比較困苦的家庭,還是住在泥土蓋的茅草屋,既沒有牛棚,也沒有羊圈,生活的艱難可見一般。

長老帶我們在樹林中的小徑繞來彎去,突然間,一幢紅瓦白牆的現代豪宅映入眼簾。剛才來的路上,長老還說﹕「這家人生活較清苦。」他似乎看出我們心中的納悶說﹕「大宅的主人還未信主,現在不在家,我們要探訪的是他的弟弟,就住在他的隔壁。」我們全家把目光移向他手所指的地方,驚訝的發現﹕一間小茅草屋就立在大豪宅的圍牆下,那麼孤單微小,難怪我們剛才沒有察覺它的存在。這時我們兩個小孩已經忍不住好奇的連問長老﹕「為什麼哥哥那麼有錢,弟弟卻那麼貧窮?他哥哥在做什麼謀生呢?為什麼不幫助他的弟弟?」長老說﹕「哥哥在首都奈洛比的警察單位做事,有錢之後,就回來,在分得的祖產上,蓋了這棟房子。」我自以為聰明的說﹕「那麼哥哥一定身兼要職,當上了全國最大的警察總長,才能有這般的收入!」長老遲疑了幾秒鐘才淡淡的回答﹕「哦!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基層警員。」他的話就此打住,不做任何解釋。我們心裏的震憾可想而知,早就聽聞非洲國家警政人員的腐敗。如今,這幢龐然大物正在盡情誇耀貪腐所得的。這時茅草屋的主人,從屋裡聽到我們談話的聲音,走出來迎接我們,太太也放下手邊正在剝的豆子,為我們煮奶茶。言談中,他盡是感謝神的恩典,對哥哥的財富沒有存任何羨慕之情,也沒有對一牆之隔的哥哥未施援手而存苦毒和嫉妒,他具有一個重生基督徒的品格,見證詩歌常唱的﹕「我寧願有耶穌勝過世上一切財富和名利。」

 

回家的路上,兩個小孩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他們彼此對說﹕「長大後,如果我那麼有錢,絕對不會不幫你!」身為父母,我們引導他們思考一個更大的問題﹕「會不會是住茅草屋的弟弟,不願接受哥哥的幫助呢?因為他最清楚哥哥致富的原因。」我們再進一步問他們﹕「如果你在這種情形下,你會選擇當哥哥或弟弟?」兒子仔細思考了好一會兒,才說﹕「我寧願有耶穌!」五分鐘的思考中,小孩親身體會選擇耶穌所要付的代價。每次經過大豪宅和小茅屋時,都再次提醒路過的人,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所要付出的代價。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廿一期,2010年7月。

(本文曾刊載於加州舊金山灣區,基督之家第三家2009年三十週年特刊,蒙作者供稿,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