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 01

從跨世紀差傳省思看華人差傳今後應走的路

國際「華傳」董事會主席
 


|回主題文章選單|

詩篇67:2 「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給我們看到﹕父神是愛世上的人﹐神的選民也願世人都得到救恩。馬太福音28:19-20「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給我們看見﹐教會和信徒應傳揚救恩﹐讓世人蒙恩得救。從新舊約經文﹐我們可以明白父神的心意﹐我們不單要起來從事差傳﹐而且要把差傳事工作好。以下提及跨世紀差傳的省思﹐盼能引起華人教會的關注﹐收拋磚引玉的果效。

一、差傳面對世界的現勢

差傳工作者既以世人為對象﹐應當瞭解世界的現勢。

1. 人口迅速增長

1995 年世界人口會議之公佈﹐ 全球人口約五十七億﹐每分鐘有 268 個嬰兒出生﹐有 98 人死亡﹐即每分鐘增 170 人﹐至 2050 年全球將達一百廿五億。按 1995 年巴特博士的報告福音派的基督徒約佔人口的 5.7% ﹐這個數字告訴我們﹐若全球基督徒不積極宣教﹐使得救的人數大大增加﹐即與世界人口的比例﹐將逐年減少﹐基督徒當深切反思。

2. 貧富趨兩極化

全球最富有的百份之二十人口﹐平均年入 22 ﹐ 808 美元﹔最貧的百份之二十人口﹐年入僅 168 美元。這報告提示我們傳福音﹐應顧及全人的需要。

3. 人口向城市集中

到主後二千年﹐城市人口將增至百分之五十﹐窮人將不停地向城市走﹐城市的罪案也將越來越多﹐這告訴我們城市極其需要福音。

4. 環境日趨惡化

因為各國走上工業化﹐甚至高度工業化﹔又因缺乏保護生態﹐因而空氣污染﹐食水污染。氣候改變﹐疾病流行﹐土壤變質﹐有些地區沙漠化﹔都在顯示出許多地區需要福音與救濟。

5. 民族意識的高漲

各地常有種族衝突﹐宗教戰爭﹐排外的舉措 … 這些都不利於外國宣教士的進入﹐似應扶助當地的傳道人負起傳福音的責任。

6. 資訊網絡的進步

 國際網絡可用作商業宣傳﹐也可用作宣講福音﹐福音資料應多多上網。

7. 各宗教增長的挑戰

宣教學者巴特 (David Barrett) 於 1995 年發表各宗教的現況﹕基督教 ( 包括天主教及東正教 ) 佔 33.7% ﹐回教佔 18.4% ﹐印度教佔 13.5% ﹐佛教佔 6% ﹐無信仰佔 20.3% ﹐其中回教徒每年增 3% ﹐基督徒僅增 2% 。

二、差傳應有的省察

差傳事工是複雜的聖工﹐應隨世界現況而調整策略與方法﹔因此﹐以下提到應有的省察。

1. 宣教資源應重新分配:

差傳學者溫特博士於 1991 年調查報告﹕西方 85,000 個宣教士中﹐有 76,000 個派在已得之民中工作﹐只有 9,000 個派在未得之民中宣教。美國宣教資源中心估計﹕ 一般美國教會把 94% 的收入用在教會本身事工上﹐ 5.5% 用在一般差傳事工上﹐ 僅 0.5% 用在未得之民中。建議東西方差傳的教會及差會﹐應把差傳的人才及錢財漸漸轉移到未得之民的地區。

2. 應集中力量在10/40之窗

1989 年 Luis Bush 提出 10/40 之窗 ( 從赤道以北 10 至 40 度﹐又從西非至日本﹐四條線構成長方型的窗子﹐稱為宣教之窗 ) 。在此窗子裡﹐有 62 個國家﹐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且多貧窮。在此窗子裡﹐有三大宗教﹐即回教、印度教、佛教﹔還有無神論。

中國是在此窗子內﹐目前還是不許宣教士進入宣教﹔但有其他管道作培訓及傳福音﹔比較受歡迎是幫助當地人教學、醫療、工程及商業﹐尋機見證基督﹐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中東國家﹐先服務未得之民﹐然後傳揚福音。

3. 勿忘城市的需要

福音應由城市推行到鄉村﹐應在城市多設教會﹐由城市教會去幫助鄉村教會。今日﹐我們應多多研討如何向城市人佈道﹐並多設立城市教會。

4.  應顧及全人的需要

所謂全人的需要﹐是指救靈魂﹐還要顧及生活。 我們不是推行社會福音﹐但我們必須在傳福音時﹐顧到對方生活的需要﹐或者先在生活上服務對方﹐讓對方得到好感﹐然後向他們傳福音。

5.  東方教會應抓住機會積極宣教

西方國家對 10/40 之窗的國家﹐有不好的歷史記錄﹔西方教會對中東地區﹐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例如十字軍東征﹔因此﹐西方宣教士在中東地區宣教﹐是有一定的阻力﹐東方教會沒有歷史的包袱﹐相信將比西方宣教士容易工作﹐東方東方教會應抓住千載一時的機會﹐向中東民族還愛心的債。

三. 差傳今後應走的路

我們若認識了世界的局勢﹐又省察了以往差傳的得失﹐那麼就應該定今後的道路﹕

1.  教會應以普世差傳為主要目標

華人教會多數沒用定目標﹐就是有定目標也是很窄﹐有的以建造教堂為目標﹐有的以向當地人傳福音為目標﹐有的以植堂為目標﹐真正以普世宣教為目標的是很少。我們應在禱告中求主指示如何從事差傳﹐全教會應以普世宣教為最高﹐倘能如此﹐相信主必賜福這樣的教會﹐成為增的教會。

2.  教會應力求復興成為差傳的動力

我們研究西方教會的歷史﹐獲悉西方教會於 19 世紀大復興﹐帶來了普世的差傳﹐可以說復興是差傳的動力。我們又看見南韓的教會﹐在這三十年來不停地復興﹐故能差遣五千個以上的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宣教。因此﹐建議華人教會力求復興﹐先求個人復興﹐繼求家庭復興﹐若每個基督徒及每個家庭有復興的氣象﹐則不愁整個社會不復興。

3. 鼓勵青年人以擔任宣教士為優先考慮

華人教會在現階段最大的困難是缺少應徵的宣教士。 勸勉眾教會應為此事好好地禱告﹐求主在我們的教會呼召青年人出來作宣教士。

我以為華人青年不願作宣教士﹐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價值觀﹐我們必須讓青年人知道作宣教士是榮耀的事﹐我們對宣教士也應當給予應有的尊敬。另一個原因是受苦的心志﹐我們必須栽培青年基督徒有受苦的心志﹐願意背十字架﹐走十字架的道路。

據說﹐南韓高中或大學畢業生﹐填表調查志願﹐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願意作牧師或宣教士﹐華人青年有多少人具備這樣的心願呢﹖

4. 差傳應以建立教會為優先

各種聖工宣教士﹐也都值得我們去支持﹔但是應以建立教會為優先﹐因為教會能在當地傳福音﹐引導人歸主﹔同時教會能夠植堂﹐教會產生教會﹐使福音傳遍全球。

5. 教會、宣教士及差會的三角聯係

華人教會從事差傳的歷史並不長﹐對於三角的聯繫還要不斷的學習。教會應知道宣教士是代表全教會出去還福音的債﹐不僅在禱告及金錢上支持他們﹐也應與差會合作﹐關懷他們﹐用書信與他們聯絡﹐並安排他們述職及退休的需要。宣教士應看教會是母會﹐視差會為屬靈爭戰的總部﹐與教會及差會保持密切的聯繫﹐謙卑順服教會及差會的領導。

差會應知道是替教會代管宣教士﹐應儘量讓教會知道宣教士的情況﹐也應儘量徵詢教會的意見。至於對宣教士﹐要完全本於愛﹐視宣教士為同工、為朋友﹐儘量去解決宣教士的難處。

6. 地區性差傳單位應聯繫相互支持

有差傳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差傳事工是最不容易作的工作﹐也是撒但竭力破壞的工作﹐因之差傳團體應彼此同情﹐互相支持﹐切勿彼此競爭﹐相吞相咬。

在同一個地區的差傳機構﹐為了推行自己的計劃﹐常會向各教會推出自己的工作或宣傳資料﹐各教會接得多了﹐不知如何應付﹐因此建議差傳單位每季會中商討聯合性的差傳聚會﹐免得重複浪費人力及財力﹐也免得各教會難以應付。

7. 工場應商討配合切勿重覆

差派宣教士去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宣教﹐若宣教士出自多個差會﹐常會發生競爭、磨擦、重複等現象。差會負責人應在工場上相聚研討﹐分配地區及事工﹐免得浪費及失去見證。

8. 小教會也應起來作差傳

這裡所說的小教會是會友只有百人之內﹐或大人及小孩不超過兩百人。

一般教會常以為小教會無法作差傳﹔經濟力量薄弱﹐沒有自己禮拜堂或禮拜堂太小﹐愛主事主的人不多等等理由。然而我們若認識大使命是從呼召人開始﹐只要有人出來﹐願意出去作宣教士﹐神會負責宣教士的需要﹐如本教會無力支持﹐神會感動別的教會來幫助。

我大膽勸小教會也起來作差傳﹐共同完成主的託付。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克服我們民族的弱點﹐例如保守、顧己、自卑感及「中庸」之道。 ( 中庸原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為庸﹐此處乃指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熱不冷之意 )

9. 華人教會應有的突破

首先應突破地方性的教會 -- 我們承認單顧自己的教會﹐今後必須有廣闊的胸懷﹐由本教會擴大到普世。

其次應突破固有的民族性 -- 以往我們多向華人傳福音﹐這雖然不錯﹔但為了普世的需要﹐今後應由同文化福音事工進到跨文化福音工。

10. 中國大陸將成為差傳最大的基地

目前中國大陸教會興旺﹐得救人數天天加多﹔但缺少傳道人﹐需要海外華人傳道者進去幫助培訓﹐使他們有純正的信仰﹐不被異端邪教的影響而迷失了。

據說國內弟兄姊妹已差派福音使者﹐向邊區及少數民族傳福音﹐也對普世差傳已漸有負擔﹐目前有十五萬人預備出國被主使用﹐將來如領得護照就可以出國成為宣教士﹐海外華人教會應預備與他們配搭﹐並供應財錢上的需要。

以上所說是我個人多年來的研究所得資料﹐盼望能引起許多同工同道的注意﹐更盼望差傳學者及宣教士發表高見﹐讓我們華人把普世差傳事工作得更好。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一期,2005 。

( 原載於《差傳真理與實踐》 2000 年10月初版, 175-180 頁,作者授權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