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題文章選單|
1986年神學畢業時,我已有感動要作宣教士,只是當時不能太肯定自己是否適合作宣教士,因我知道自己沒有開荒佈道的恩賜,也沒有冒險的精神,且膽小又怕孤單,更怕陌生環境,還有許多、許多害怕……。這樣看來,我還是忠心留守教會牧養羊群吧!
牧會多年後,我對差傳事工稍有認識和瞭解,也因心中的感動而常在堂會推動差傳事工。在不同的差傳聚會中,講員都向會眾發出宣教呼召。我便感到自己不能再作旁觀者,於是就回應了主對我的呼召!我相信,像我有這麼多年牧養經驗的傳道人,可以在工場負責培訓工作。
感謝神為我預備了塞班島,讓我在這宣教工場可以服侍中國勞工。我是在2001年8月中旬前往塞班島服侍,一直服侍至2005年5月才回港。在當地服侍勞工前後共三年多。
回想當初要放下十多年的牧會工作,離開熟悉的環境、教會弟兄姊妹及家人,真是不容易。但這三年多短期宣教事奉卻成為我個人、教會及家人長久的祝福。
(一) 個人生命更成長:
作為「宣教新丁」,我要不住學習對神和對人有謙卑和順服的心。面對工場的難處及挑戰,我不再單依靠自己過去的經驗及個人能力,而是祈禱交託神,這也是十分寶貴的信心功課。
在駕駛方面,我經歷主的保護,平安渡過各樣危險。感謝神我仍能活為祂作見證。
在塞班島,我有機會與不同年齡、背景、性格的同工相處和合作,這對我來說,是極不容易學習和鍛練生命的功課。每次,我都要不住求神賜我更大的忍耐和愛心。在其中的過程,我學習了少一些計較和堅持己見,多一些對別人接納、體諒和包容。
感謝神,按工場的需要,賜我所需的恩賜和能力,藉此建立別人的生命。
由於我曾作宣教士,所以,我更明白宣教士的處境和需要。今天,當我退居後方時,相信我更能適切地關心和支援宣教士。
(二) 教會更關懷宣教士:
當一個弟兄姊妹所熟悉的傳道人成為宣教士,他們關懷和支持宣教士的心會更加強,因為大家基本上彼此認識和有較親密的關係。他們會較主動為宣教士祈禱和奉獻。感謝神,在我作宣教士期間,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都關心和探望我的家人。最好的差傳教育是弟兄姊妹身體力行去關心和支持宣教士。
從2000年至2005年,我的支持教會禮賢會曾安排三隊短宣隊和幾隊探訪隊來塞班島。最踴躍參加的成員更是我曾牧養的堂會會友。
想到差會、眾教牧同工、長執及會眾對我的愛護和支持,我心中充滿了喜樂和感恩。
(三) 家人更親愛:
當我在工場的期間,我在香港的弟弟們,便要負上更多責任去照顧父母和處理家中的事。而我也因每年只能放假回港一次,更珍惜大家相聚的機會。在塞班島三年多,我其中一位弟弟和弟婦曾來塞班島探望我三次(他們十分喜愛游泳和潛水)。
從參加我的差遣禮及在堂會分享中,他們覺得我的工作很特別,也曾引以為榮!感謝神,弟弟們願意認識神的心加強了。
神的恩典實在浩大,因衪揀選使用我這個卑微軟弱的器皿,為要彰顯祂的能力、慈愛和信實。作為宣教士,最寶貴的是更深經歷神的愛和人的愛。我是何等蒙愛蒙福的人,願榮耀頌讚歸給聖父、聖子、聖靈三一神!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十一期,2008年一月。
(本文原載於《傳書》2005年11月,蒙中信國際差會准予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