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前言
本文宗旨在簡介「關係實在論」模式,包括其方法及在神學上的應用。
辭彙簡介
· 「模式」(paradigm 或作「範式」):
供哲學探究及學術研究,而又連繫緊密的構思模式。「模型」
(pattern) : 比「模式」較低層次而具結構的組合。
· 「關係」(relationship)具位格者間的互動連繫,有別於「關係性」(relationality)指有連繫的性質。
· 「神學探究」(theologizing) 是系統性地探察研究有關神、神的話語(Word)、神的作為(works) 的努力。「神學」(theology)是上述研究的成果。
· 「文化」的定義為:具位格者間,作系統式相互交往的處境系統及連帶結果(The context and consequence of patterned interaction of personal beings/Beings)。
II. 「關係實在論模式」簡介
若個人不「存在」,便談不到「認知」的可能性,因此「認知論」是基於「存在論」。以下就「認知論」及「存在論」兩個層面,「關係實在論」的定義及圖解如下:
l 就「實存」而言,「關係實在論」是系統性地認識神是自有而永存,是萬有的根源,恩典及智慧泉源(徒十四:14-17;十七:24-31)
l 就「認知」而言,「關係實在論」是系統性地認識「實在」是基於神與被造一切「縱」的關係。「實在」及「真理」的認識是基於神與三界(橫)的關係:就是「靈界」天使、「人界」人類及「世界」被造的自然一切萬物 。
圖一 : 「關係實在論」的兩個層面
論說
|
題目
|
特色
|
主題
|
認知論
Epistemology
|
關係性神學探究relational theologizing:
以關係架構及互動網絡,系統地探究有關神、神的話語、神的作為 的理論。
|
-非理性、非存在主義、
非實証主義
-綜合型及跨科際研究法
|
智慧
|
本體論
Ontology
|
關係性基督教relational Christianity:
以關係架構及互動網絡,系統地探究基督教信仰及實踐。
|
-多向度、多層面
-多處境、多階段
|
三一神
論式
|
以此為據,則「關係實在論」帶出下述兩點:
-明白及經歷人類知識能力的最佳途徑,基於神與被造三界的「關係網絡」;
-若不是神恩助(普遍性恩典及特殊性恩典) 及啟迪(普遍性啟示及特殊性啟示) ,人類知識及瞭解,是既不可能又不完全的。「關係實在論」的要點圖解如下:
圖二 : 關係網絡內:人的存在及認知
層面
|
向度
|
關 係
|
存在
(實在論)
|
開始
|
-生命氣息,全由神創造
-神從一本造萬族 |
延續
|
-神賜雨露陽光,不分好人歹人。人有良心、法律等實情
(普遍性恩典)
-賜救恩及聖經,永生,恩典及恩賜 (特殊性恩典)
|
終局
|
-審判萬物:使萬有與神復和
-統治萬有:信者美滿天家,不信者將受永刑 |
認知
(認知論)
|
一般知識 |
-五官感受,頭腦理解
-學習吸收,世代相傳 |
啟示知識 |
-普通啟示:異夢、異象、神蹟奇事
-特殊啟示 :默示聖經、道成肉身 |
「關係」是三一真神內在的特性 (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 ,同樣地,「關係」也是人類內在的特性 (男、女二人,成為一體— 創二24; 太十九4-5; 可十7) 。如下圖所示,神與被造一切互動的「實在」,是多向度、多層面、多處境的「關係」網絡。
圖三 : 神與被造一切的關係:多向度、多層面、多處境
系統 |
關係:多向度、多層面、多處境 |
經文 |
非被
造 |
三一真神 |
本質 |
-超越、完全、無限團契 |
約17;
腓1:1-11 |
實體 |
-三位一體真神:和諧 |
被
造 |
天使界 |
本質 |
-神創造、受時空限制卻超越人 |
來1:14,2:6-
8,16 |
實體 |
-並非超越、完全、無限;但超於人類、自然 |
人類 |
本質 |
-被造、受罪影響而被罰
-救主帶來盼望及復和 |
創1:26-30;2:7-9;5:1-2;9:1-7;
來2; 弗2:11-22 |
實體 |
-神定旨創造照己形像 、樣式造人 (1:26,27)
-授權托管治理萬物, 賜福生養眾多
-藉神靈氣造男女, 具自由意志
-墮落,但信者蒙恩得救,為神兒女
-與神復和及受托作和平使者 |
自然界/
動物界 |
本質 |
-被造本是和諧美好,
-受罪所困,歎息勞苦,等候得贖 |
徒17:26;
弗2:1-14;
西1:16-18 |
實體 |
-被造及罪擾,受咒毀壞,衝突混亂
-救主帶來和平及得贖盼望 |
圖四 : 三位一體真神與人類的關係
三一真神 |
關 係 |
人 類 |
基督徒 |
聖父 |
-同權、同尊、 同榮
-相互作見證
-子遵父旨意
-父差子,父子差 靈 |
-動作存留本於祂,歸於及成全祂
-神將審判萬物,使萬有復和
-創造, 治理,統管
-聖父願萬人悔改蒙恩
-聖子降世,成就救恩,恩及萬族萬民 |
預知、預定、 呼召、
揀選、立約 |
聖子 |
贖罪, 中保, 救贖, 復和 |
聖靈 |
重生, 內住, 予恩賜 |
以下從消極及積極兩方面,以要點方式介紹「關係實在論」與基督徒的關係:
- 消極方面:
l 「關係實在論」作為理論架構的一項選擇,能使基督徒免受理性主義、個人主義、自戀狂、世俗主義、人文主義等理論學派的影響,而靠保持與神的關係。
l 信徒學者,如採用「關係實在論」,便免受極端實用主義所支配、或讓世俗化的工商管理法壟斷事奉的方法,而以神為為本的實在關係。
l 在討論人間問題及文化議項,便不致受制於以神為「超文化」的「現代理論」(modernist) 。
l 不致蔑視靈界的真實性,正如「現代理論」(modernist) 無法處理「被排棄的中界」(The excluded middle) 。
l 不流至「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t) 的悲觀「相對認知論」,及「現代主義」(modernist)或「批判實在論」(critical realism) 的限制— 只顧(橫面)人間關係,而忽略(縱面)人—神 的關係。
-積極兩方面:作為「批判實在論」(critical realism) 以外的一項選擇,「關係實在論」能在下列數方面,協助信徒。
l 能強調「三一神論」,這是基督教獨具特色的一項真理。
l 能歸回且重視信仰中的「集體性真理」,如「三一神論」、「教會論」、「天國論」…等。
l 更適宜作「跨文化」及「處境化」的應用,因為「關係網絡研究」,是最不受制或局限於某民族或文化系統的。
l 能歸回及倚賴與神的關係及連系,而不彷效世界的模式。人可撒種、遵行神的差使 missio dei,及尊重神的主權,事奉不離「行政」(management),但不憑己力(man-centered),不靠人為(effort-optimism);唯有靠神賞賜果效。(不是倚靠勢力…,乃是靠…方能成事。)
本文所倡的「關係實在論」與許氏保羅「批判實在論」(Paul Hiebert’s 「critical realism「) 均不否認承認「實在」是真確的,但二者又各具別異之處,如圖五所示。
圖五 :許氏「批判實在論」與溫氏「關係實在論」比較圖
立場 |
知識的性質 |
知識系統的關係 |
球証的反應 |
批判實在論
Paul Hiebert’s “critical
Realism” |
「外間世界是實在的,但我們在這方面的知識只是局部卻真實。科學是地圖或模式,由連續的範式paradigms組成,又能助我們接近實在及靠近絕對真理。」 |
「科學的不同學科,展現出現實的不同覽圖,且他們是互補的。如欲達成整合的境界,不是要把他們縮減為單一模式,而是瞭解不同覽圖的相互關係,因為覽圖向我們提供現實的片面而矣!」 |
「我按所見作出判斷,但擲球的現象是實在的,我亦須按客觀標準作出判斷。別人可評定我是對或錯。」 |
關係實在論
Enoch Wan’s “relational
Realism” |
「外間世界是實在的,但卻首先基於神與被造一切「縱「 的關係,參徒十四14-17; 十七24-31。其次基於被造一切「橫「 面三界的關係 (即靈界、人界、自然界) 。
「神是絕對的真理」。
科學是地圖及人本的模式,絕不能霸稱作唯一界定現實及接近真理之獨據由連續的範式paradigms組成,又能助我們接近實在及靠近絕對真理」 |
神是真理。神的道(成肉身、默示) 是真理。祂的工作(創造、救贖、更新…等) 是真實的。
因此,真理與真實是:
多向度、多層面、多處境的。
所有人的努力及學科(科學、神學、哲學等) ,若非與神(絕對真實) 有縱的關係,任何努力僅能獲得有缺欠的真理及達致有限的真實:是橫線、單向度、單處境、單層面,不能兼及靈界(包括神、天使、魔鬼)。
若要瞭解及經歷真理與真實,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關係的網絡:包括三界 —靈界(神、天使、魔鬼) 、人界、自然世界。
|
若非藉神、祂的啟示(道成肉身及默示) 及(聖靈)光照,人不能得到真理與瞭解真實。
因此,人不能對下列數項作最後的判斷:真理與錯謬、真實與幻覺、是與非、好與壞。
人不是最高或最後的判斷。人若非與神(祂是絕對真理及完全真實)有縱線的關係,不能權威地、決斷地作最後的判斷。 |
III. 結 語
本文簡介並倡導「關係實在論」,作為「批判實在論」(critical realism) 的另項選擇。
IV. 結論
本文先比較中、西意識形態及神學形態,後探究具中國文化色彩的方法論,進而簡介「關係論」的方法及應用。
本文理論要點:
· 「我就是」故「我是」(「關係實在論模式」)
· 「我就是」故「我知」(「關係神學模式」)
· 「我就是」(神的密使) 故「我作」( 「關係宣教學模式」)
參攷書目
Barbour, Ian G.
1974 Myths, Models and Paradigms. NY: Harper & Row
Denzin, Norman K. and Yvonna S. Lincoln (ed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
Hiebert, Paul G.
1999 Miss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Epistemological Shifts: Affirming
Truth in a Modern/Postmodern World. Harrisburg, PA: Trinity Press
International
Kraft, Charles H.
1979 Christianity in Culture. Maryknoll, NY: Orbis Books, 1979.
溫以諾 1999《中式神學綱要》加拿大思褔
圖十五 : 從關係性認識基督徒實踐 —實用式
關係
學科 |
信仰 |
關 係 性 |
實 在 關 係 |
|
神學 |
系統 |
(參圖十四) |
|
實用 |
重生 |
神施予基督徒的
更新大能
|
─基督徒靠神恩重生,藉信徒經歷神更新的大能 |
|
成聖
|
─基督徒長進更像基督,順從聖靈而順服神
抵擋撒但,治死肉體,釘死勝世界 |
|
屬靈戰爭 |
─基督徒靠神的能力得勝,不信者在黑暗抗勢下,為肉體所制,受界潮流沖擊 |
|
邪靈侵伏及聖靈襄助 |
|
敬拜 |
信徒一同慶典、敬拜
神因此得榮耀 |
─神接信徒崇敬,敬頌
─徒信合一見證榮耀神 |
|
團契
|
三一真神內在
親情,團契完美
|
─基督徒信仰相同,生命相通,領受神愛而沐浴愛中
─基督為元首,信徒同為一體
─教會是合一見證,行為美好榮耀神 |
|
門訓 |
神的呼召臨到信徒,因而信靠、委身 |
─跟從基督者順從神,以身相委
─受神管教,更像基督
─個人行檢,及集體見證,榮耀神 |
|
佈道
|
與人分享福音作證
領人歸向基督
與神和好 |
─傳福音報喜訊,使人信主得救,與神復和,重新歸入主名下,成神家的人,脫離黑暗入光明,從撒但權勢下歸向神 |
|
圖十六 : 「關係宣教學模式」的總結一覽圖
關係
學科 /行動 |
關係性 |
關係 |
宣教學 |
密使 |
神外顯榮耀
(約1:14,18; 12:28; 13:32; 17:1,4,5,10,24; 21:19; 太9:8: 17:1-8: 13:13 ) |
同樣地基督徒亦應榮耀神 (約17; 羅15:6;
林前6:20; 彼前2:12; 4:16) |
見証 |
‧ 父為子作証 (約8:18)
‧ 聖靈為子作証 (約15:26)
‧ 真理為子作証 (約20:31) |
你們………見証 (徒1:8; 約15:27) |
差遣 |
‧ 父差子 (約 6)
‧ 子差信徒 (太 18:18) |
‧ 報佳訊 (羅10:14)
‧ 使萬民作門徒 (太28:19-20) |
賜力 |
‧ 父藉聖靈賜子能力 : 事工上,復活時,榮耀裏(徒10:37; 羅1:4; 腓3:9-10) |
‧ 賜權柄 (路10:19)
‧ 例子個案, 門徒及保羅 (徒2:, 4;羅5:16-20) |
佈道 |
‧ 神願萬人得救 (彼後3:9)
‧ 神恩夠用 |
‧ 信徒順服神傳福音
‧ 愛憐失喪者
‧ 聖靈給與恩賜 |
榮耀 |
‧ 父榮耀子 (約3:13; 約12:28)
‧ 子榮耀父 (約17:4) |
‧ 好見証榮耀神 (太5:16) 不榮耀神如希律鑑介 (徒 12: 20-23) |
恩典 |
‧ 神豐富恩典厚賜與人
‧ 受恩者該作恩典渠道
‧ 報恩傳喜訊 |
‧ 眾人得「普遍性恩典」
‧ 被揀選者得「特殊恩典」
‧ 掃羅à 保羅 (林前5:9-11; 弗3:7-13 ; 林前1:14-16) |
恩賜 |
‧ 由基督及聖靈所賜 (林前12:7-11;弗4:7-12) |
‧ 恩典的特殊表現為建立教會榮耀神
‧ (彼前 3:10-11) |
和好 |
‧ 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已和好
(林後 5:18-19; 羅11:5)
|
‧ 托負使人與神和睦…為基督的使者
‧ (林後 5:19-20) |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十一期
2008年一月。
(本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