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應用 01

悉尼華人新春感恩慶典異象

馮約瑟牧師 (澳洲雪梨華人基督教聯會義務總幹事)

  
|回宣教應用選單|

 

2007年中,聽說我大學剛畢業時在海外學生團契認識的舊朋友楊振華主教已離開馬來西亞沙巴(Sabah, Malaysia),回到澳洲悉尼(Sydney, Australia)出任聖公會中文事工主教一職,我便在同年十月初拜訪他,並向他介紹「雪梨華人基督教聯會」(下稱華聯會)事工,希望將來能和他合作。  

臨別時我請問他對敝會有何指教?他便將心聲告訴我,他希望看到華人基督徒能在農曆新年復興中國古時過年的風氣,特別是祭天的風俗。古時皇帝帶領文武百官向天上真神獻祭,並向祂感恩和祝禱,當時中國雖不認識這位天上的真神,但還認真地遵守這風俗;今天華人基督徒已認識了這位真神,豈不更當回復古時先人的敬虔心志嗎?我們當推動新風俗,就是鼓勵華人教會在農曆新年舉行感恩崇拜!

我移民澳洲轉眼已五十年了,過年已沒有中國傳統氣氛,主教的心聲不禁觸起了我的民族認同感。這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特有心態,我相信這也屬於全球各民族──向真神感恩和祝禱!

從此,「新春感恩慶典」便孕育起來了!

我邀請楊主教參加十月八日的華聯會會議,並將他的建議向大會分享,可惜當晚他有約,不能參加,我得他同意,代表他將這建議與大會分享,結果大會的反應相當積極,但沒信心於今年(編者按:即2008)推動,於是我便憑信心向大會請求,讓我嘗試跟進這建議。大會同意後,這便成了我的新負擔!

此後早上靈修時,我便將這負擔告訴神,與楊主教的談話不斷浮現腦海。我若要推行他的建議,便要發起新運動,幸好澳洲沒有感恩節,中國人也沒有,這是我們的優勢。如果這運動成功,以後每年,澳洲華人基督徒便可以更有意義地過年!若教會聯合起來向社會發動這復古的風俗,更可成為社會轉向神的「路標」!現今的農曆新年不但引起中國人的興趣,西方人也常注意農曆新年的「兆頭」,如果這運動成功,連西方人也會因此轉向神。我說:「神啊!若這是你的心意,求你幫助我們推行此事工!」

其後我再次與楊主教通電話,告訴他華聯會的反應,下一步我們當成立籌備小組,在華聯會中找主力成員,結果我們找到華聯會內外各兩位牧者,另有兩位資訊界的信徒,加上我一共七位成員展開籌備工作。

十一月二日我們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大家同心計劃了事工內容,並定下活動名稱。因為我們希望能從華人教會發展到華人社會,再引起西方人注意,所以我們同意所有宣傳資料都要中英對照。那時雖然距離今年農曆新年只有兩個月,但憑著信心,我們盼望可於今年推行這運動,首先要得到華聯會的同意。感謝神,十一月二十六日便是華聯會委員會會議,雖然受到時間限制,但大家最終都接受小組的建議。

建議落實後,組員便上網聯絡,兩天內完成慶典宣傳海報內容;一星期後草擬好通告發給各教會,並撰寫一封邀請各教會參與慶典的信。組員都感到特別高興和感恩,因為彼此在網上交流的結果是何等美好和快速,真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結果十二月五日便印好宣傳海報,並在同月八日用電郵將資料寄發給各教會,邀請他們參與慶典,特別希望他們用農曆新年的第一個主日作為每年「開年」的感恩崇拜。

此後,我們開始宣傳工作。十二月十四日再開會,將悉尼八十多家華人教會資料分配給組員,讓他們親自聯絡有關教會,邀請他們參與慶典。另外,兩位資訊界的組員開始聯絡各華人電臺和報章,準備向社會宣傳此活動,我們希望藉著電臺和報章,向社區宣傳慶典的意義。

有一天早上靈修時,我想到可以將現成的海報電郵給華福中心,希望他們向全球華人教會宣傳,看看反應如何。於是我速速寫了一篇介紹慶典的短文,連同海報電郵給他們,想不到2008年一月四日華福中心便回覆我們,說華福仝人會為此慶典懇切代禱,並希望我們能介紹慶典的背景和詳情,以便刊登於《今日華人教會》雙月刊六月號。接著數天後又收到華福通知,慶典的內容及海報已經放在華福網頁。感謝主給我們熱誠的支持和肯定!

悉尼有兩家中文電臺和一家政府民族中文臺,結果其中一家中文臺及民族中文臺都先後訪問我們各兩次,第一次介紹感恩慶典的原意;第二次由香港大學中文系前教授陳耀南,聯同常在中文電臺受訪的知名學者潘振輝博士和華聯會主席張明俊牧師,帶出慶典的原意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教信仰的相似之處,雖然仍沒有相通之處,但亦可建立橋梁,使中國文化與福音互通!後來這中文臺還給我們一次華語訪問。深信主已使用這五次訪問,開始在社區中建立福音的橋梁!

一月過去了,慶典委員會成員忙著推廣慶典事工。中文報章除了《基督日報》外,均沒有刊登慶典的新聞廣告,後來感謝主發現澳洲新快網在二月五號給我們登了!華聯會收到的電郵回覆,對慶典的反應也不熱烈。到一月底,我們再次電郵給各教會,並在二月四日的華聯會聯會中報告推動慶典的進展,希望華人教會能同心為這即將來臨的慶典禱告!

農曆新年來了,二月十日的感恩主日也舉行了,不少華人教會都在這主日提及慶典活動,但相信認真地以此作為「開年」感恩崇拜的教會並不多,可能這根本不是我們的傳統。在這短暫的宣傳中,如何舉辦感恩崇拜?如何用「感恩節」作傳福音的橋梁?這成了特別的挑戰!結果很少教會回應,使我們難以作任何考察。我雖然有點灰心,但感謝主,有一天早上靈修時,一位教會牧者來電問候私事,我順道問他們教會對慶典事工有何反應,他興奮地回答:「非常好!」原來他的會友多是中國移民,農曆新年時,他們不知傳統何為可守、何為不當,根據華聯會的邀請信中提供的資料,他們便可按著指引做,包括安排團年飯和感恩崇拜,很多被邀請的親友都來參加,結果提供好機會向他們傳福音,最後他抱歉道:「邀請本地朋友來家裡拜年的建議,今年可能做不到了,因為會友認識的西方朋友實在不多!」感謝主,祂用這個偶然的來電克服了我的灰心!

二月二十三日農曆新年過後,籌委會舉行重聚午餐,我們感謝神在短時間內帥領本會推動這異象。雖然慶典過去了,這異象好像只引起了小小的漣漪,但我們祈求明年、後年,甚至將來,農曆新年的「感恩節」成為華人教會的新文化,從中國傳統向中外建立福音橋梁,同時鼓勵信徒每年參加「感恩節」,從年初的感恩帶來醒覺,面對新一年的挑戰!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十七期,2009年七月。

(編者按:原文曾在《今日華人教會》2009年六月號刊載;蒙世界華福中心准許轉載,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