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題文章選單|
诗篇 67:2
「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给我们看到﹕父神是爱世上的人﹐神的选民也愿世人都得到救恩。马太福音 28 :
19-20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给我们看见﹐教会和信徒应传扬救恩﹐让世人蒙恩得救。从新旧约经文﹐我们可以明白父神的心意﹐我们不单要起来从事差传﹐而且要把差传事工作好。以下提及跨世纪差传的省思﹐盼能引起华人教会的关注﹐收拋砖引玉的果效。
一、差传面对世界的现势
差传工作者既以世人为对象﹐应当了解世界的现势。
1. 人口迅速增长﹕
1995 年世界人口会议之公布﹐ 全球人口约五十七亿﹐每分钟有 268 个婴儿出生﹐有 98 人死亡﹐即每分钟增 170
人﹐至 2050 年全球将达一百廿五亿。按 1995 年巴特博士的报告福音派的基督徒约占人口的 5.7%
﹐这个数字告诉我们﹐若全球基督徒不积极宣教﹐使得救的人数大大增加﹐即与世界人口的比例﹐将逐年减少﹐基督徒当深切反思。
2. 贫富趋两极化﹕
全球最富有的百份之二十人口﹐平均年入 22 ﹐ 808 美元﹔最贫的百份之二十人口﹐年入仅 168
美元。这报告提示我们传福音﹐应顾及全人的需要。
3. 人口向城市集中﹕
到主后二千年﹐城市人口将增至百分之五十﹐穷人将不停地向城市走﹐城市的罪案也将越来越多﹐这告诉我们城市极其需要福音。
4. 环境日趋恶化﹕
因为各国走上工业化﹐甚至高度工业化﹔又因缺乏保护生态﹐因而空气污染﹐食水污染。气候改变﹐疾病流行﹐土壤变质﹐有些地区沙漠化﹔都在显示出许多地区需要福音与救济。
5. 民族意识的高涨﹕
各地常有种族冲突﹐宗教战争﹐排外的举措 … 这些都不利于外国宣教士的进入﹐似应扶助当地的传道人负起传福音的责任。
6. 资讯网络的进步﹕
国际网络可用作商业宣传﹐也可用作宣讲福音﹐福音资料应多多上网。
7. 各宗教增长的挑战﹕
宣教学者巴特 (David Barrett) 于 1995 年发表各宗教的现况﹕基督教 ( 包括天主教及东正教 ) 占
33.7% ﹐回教占 18.4% ﹐印度教占 13.5% ﹐佛教占 6% ﹐无信仰占 20.3% ﹐其中回教徒每年增
3% ﹐基督徒仅增 2% 。
二、差传应有的省察
差传事工是复杂的圣工﹐应随世界现况而调整策略与方法﹔因此﹐以下提到应有的省察。
1. 宣教资源应重新分配﹕
差传学者温特博士于 1991 年调查报告﹕西方 85,000
个宣教士中﹐有 76,000 个派在已得之民中工作﹐只有 9,000 个派在未得之民中宣教。美国宣教资源中心估计﹕
一般美国教会把 94% 的收入用在教会本身事工上﹐ 5.5% 用在一般差传事工上﹐ 仅 0.5%
用在未得之民中。建议东西方差传的教会及差会﹐应把差传的人才及钱财渐渐转移到未得之民的地区。
2. 应集中力量在
10/40 之窗﹕
1989 年 Luis Bush 提出 10/40 之窗 (
从赤道以北 10 至 40 度﹐又从西非至日本﹐四条线构成长方型的窗子﹐称为宣教之窗 ) 。在此窗子里﹐有 62
个国家﹐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且多贫穷。在此窗子里﹐有三大宗教﹐即回教、印度教、佛教﹔还有无神论。
中国是在此窗子内﹐目前还是不许宣教士进入宣教﹔但有其他管道作培训及传福音﹔比较受欢迎是帮助当地人教学、医疗、工程及商业﹐寻机见证基督﹐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中东国家﹐先服务未得之民﹐然后传扬福音。
3.勿忘城市的需要﹕
福音应由城市推行到乡村﹐应在城市多设教会﹐由城市教会去帮助乡村教会。今日﹐我们应多多研讨如何向城市人布道﹐并多设立城市教会。
4. 应顾及全人的需要﹕
所谓全人的需要﹐是指救灵魂﹐还要顾及生活。
我们不是推行社会福音﹐但我们必须在传福音时﹐顾到对方生活的需要﹐或者先在生活上服务对方﹐让对方得到好感﹐然后向他们传福音。
5.
东方教会应抓住机会积极宣教﹕
西方国家对 10/40
之窗的国家﹐有不好的历史记录﹔西方教会对中东地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例如十字军东征﹔因此﹐西方宣教士在中东地区宣教﹐是有一定的阻力﹐东方教会没有历史的包袱﹐相信将比西方宣教士容易工作﹐东方东方教会应抓住千载一时的机会﹐向中东民族还爱心的债。
三、差传今后应走的路
我们若认识了世界的局势﹐又省察了以往差传的得失﹐那么就应该定今后的道路﹕
1.
教会应以普世差传为主要目标﹕
华人教会多数没用定目标﹐就是有定目标也是很窄﹐有的以建造教堂为目标﹐有的以向当地人传福音为目标﹐有的以植堂为目标﹐真正以普世宣教为目标的是很少。我们应在祷告中求主指示如何从事差传﹐全教会应以普世宣教为最高﹐倘能如此﹐相信主必赐福这样的教会﹐成为增的教会。
2.
教会应力求复兴成为差传的动力﹕
我们研究西方教会的历史﹐获悉西方教会于 19
世纪大复兴﹐带来了普世的差传﹐可以说复兴是差传的动力。我们又看见南韩的教会﹐在这三十年来不停地复兴﹐故能差遣五千个以上的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宣教。因此﹐建议华人教会力求复兴﹐先求个人复兴﹐继求家庭复兴﹐若每个基督徒及每个家庭有复兴的气象﹐则不愁整个社会不复兴。
3.
鼓励青年人以担任宣教士为优先考虑﹕
华人教会在现阶段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应征的宣教士。
劝勉众教会应为此事好好地祷告﹐求主在我们的教会呼召青年人出来作宣教士。
我以为华人青年不愿作宣教士﹐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价值观﹐我们必须让青年人知道作宣教士是荣耀的事﹐我们对宣教士也应当给予应有的尊敬。另一个原因是受苦的心志﹐我们必须栽培青年基督徒有受苦的心志﹐愿意背十字架﹐走十字架的道路。
据说﹐南韩高中或大学毕业生﹐填表调查志愿﹐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愿意作牧师或宣教士﹐华人青年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心愿呢﹖
4.
差传应以建立教会为优先﹕
各种圣工宣教士﹐也都值得我们去支持﹔但是应以建立教会为优先﹐因为教会能在当地传福音﹐引导人归主﹔同时教会能够植堂﹐教会产生教会﹐使福音传遍全球。
5.
教会、宣教士及差会的三角联系﹕
华人教会从事差传的历史并不长﹐对于三角的联系还要不断的学习。教会应知道宣教士是代表全教会出去还福音的债﹐不仅在祷告及金钱上支持他们﹐也应与差会合作﹐关怀他们﹐用书信与他们联络﹐并安排他们述职及退休的需要。宣教士应看教会是母会﹐视差会为属灵争战的总部﹐与教会及差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谦卑顺服教会及差会的领导。
差会应知道是替教会代管宣教士﹐应尽量让教会知道宣教士的情况﹐也应尽量征询教会的意见。至于对宣教士﹐要完全本于爱﹐视宣教士为同工、为朋友﹐尽量去解决宣教士的难处。
6.
地区性差传单位应联系相互支持﹕
有差传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差传事工是最不容易作的工作﹐也是撒但竭力破坏的工作﹐因之差传团体应彼此同情﹐互相支持﹐切勿彼此竞争﹐相吞相咬。
在同一个地区的差传机构﹐为了推行自己的计划﹐常会向各教会推出自己的工作或宣传资料﹐各教会接得多了﹐不知如何应付﹐因此建议差传单位每季会中商讨联合性的差传聚会﹐免得重复浪费人力及财力﹐也免得各教会难以应付。
7.
工场应商讨配合切勿重复﹕
差派宣教士去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宣教﹐若宣教士出自多个差会﹐常会发生竞争、磨擦、重复等现象。差会负责人应在工场上相聚研讨﹐分配地区及事工﹐免得浪费及失去见证。
8.
小教会也应起来作差传﹕
这里所说的小教会是会友只有百人之内﹐或大人及小孩不超过两百人。
一般教会常以为小教会无法作差传﹔经济力量薄弱﹐没有自己礼拜堂或礼拜堂太小﹐爱主事主的人不多等等理由。然而我们若认识大使命是从呼召人开始﹐只要有人出来﹐愿意出去作宣教士﹐神会负责宣教士的需要﹐如本教会无力支持﹐神会感动别的教会来帮助。
我大胆劝小教会也起来作差传﹐共同完成主的托付。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克服我们民族的弱点﹐例如保守、顾己、自卑感及「中庸」之道。
( 中庸原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此处乃指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热不冷之意 )
9. 华人教会应有的突破﹕
首先应突破地方性的教会 --
我们承认单顾自己的教会﹐今后必须有广阔的胸怀﹐由本教会扩大到普世。
其次应突破固有的民族性 --
以往我们多向华人传福音﹐这虽然不错﹔但为了普世的需要﹐今后应由同文化福音事工进到跨文化福音工。
10.
中国大陆将成为差传最大的基地﹕
目前中国大陆教会兴旺﹐得救人数天天加多﹔但缺少传道人﹐需要海外华人传道者进去帮助培训﹐使他们有纯正的信仰﹐不被异端邪教的影响而迷失了。
据说国内弟兄姊妹已差派福音使者﹐向边区及少数民族传福音﹐也对普世差传已渐有负担﹐目前有十五万人预备出国被主使用﹐将来如领得护照就可以出国成为宣教士﹐海外华人教会应预备与他们配搭﹐并供应财钱上的需要。
以上所说是我个人多年来的研究所得资料﹐盼望能引起许多同工同道的注意﹐更盼望差传学者及宣教士发表高见﹐让我们华人把普世差传事工作得更好。
《环球华人宣教学期刊》第一期,2005 。
(原载于《差传真理与实践》2000年10月初版,175-180页,作者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