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题文章选单|
“落实”,就是不仅谈神学和理论,而是要把神学和理论转化成具体的计划,且实在地行出来。“踏实”,就是不只有些行动,并且这些行动要实在地有叶、有花,有真正的属灵果子。下列所提的虽然只是常识,若确实地推行,就能使21世纪华人教会差传事工的方向可以“落实”和“踏实”了。
一. 个人
1. 短宣旅行
近年众华人教会流行“短宣”。“短宣”虽然好,但必须“落实”和“踏实”。若短宣只是旅行,赏风景,看文化,尝不同的食物,住不同的房屋和牀铺;不错可增广见闻,开阔胸襟,但不应要求教会津贴,最好是自负费用。
2. 短宣体验
若是“短宣”能够帮助参加者真正体验工场上的物质需要、家庭需要、社会需要、文化需要、福音需要和培训需要,或是体验宣教士的痛苦、困难、喜乐、成功,从而激发参加者和教会,同心祷告、奉献自己、奉献金钱,齐心差派短期或长期宣教士出去为主工作,才算是“落实”和“踏实”的“短宣”。
3. 短宣工作
其实,要“短宣”真正“落实”和“踏实”,必须有下列安排:
(1) 工作的准备:此应包括圣经根据、基本思想、工作的训练和合作。
(2) 工作的实行:福音工作包括分发福音单张、献诗、朗诵、话剧、默剧、见证、讲道等;教育工作,如亲子讲座、卫生讲座、儿童同乐会等;服务工作如医疗、拔牙和补牙、配眼镜、送衣服、送食物、装修粉刷等。
(3) 工作的报告:若教会支持部份经费,也应要求参加者回来后在崇拜、主日学、团契、小组作口头、书面、照片、幻灯的报告,详细说明短宣的工作,并向领袖和弟兄姊妹发出挑战、献上金钱、献上自已。
4. 短期宣教士
参加短宣者,在工场上十天八天,无论多么辛劳,绝不配称为“宣教士”。若在工场上工作约有一年,才可称为“短期宣教士”。无论你们是直接传道,或是服务社会,或是在差会办事处工作,或是为福音的缘故从商、读书、学习语言,或完成某种工作目标,都是十分宝贵的。
5. 长期宣教士
“长期宣教士”决定要踏上工场,除了清楚神的呼召外,更需要有若干的神学训练和工作经验,平衡和成熟的心理,且对工场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胜过人事、文化、及人抗拒福音的压力,坚持到底,结出属灵的果子。否则,只凭血气之勇,半途而废,自已内疚,也叫弟兄姊妹产生极大的疑惑。
(1) 华人教会和华人差会仍在起步阶段,缺乏良好的制度和灵活的处理,在差派“长期宣教士”上一定有不足之处。
(2) 华人宣教士若参加国际差会,则有语言、文化、肤色、国籍的困难。作“长期宣教士”显然是一条艰苦难走的道路,正像主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祂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但那些清楚蒙召,装备好自己,迎着前面十字架的人,必能靠主得胜,靠主赏赐。
二. 教会
1. 布道事工(加入本教会)若不动员教会好好从事布道事工,人人立志和人人实行领人归主加入本教会,而只大大发展差传事工,就有本末倒置的危险。但教会亦不应先有内部布道事工,才发展向外的差传事工,这又落入另一个极端。教会应先教导和训练弟兄姊妹领人归主,接着推动向外发展的差传事工,然后双管齐下,一同进行,这是最正确的战略,因双方彼此激励,互相配搭,就会产生极好的果效。
2. 差传事工(成立新教会)布道事工是领人归主,加入本教会;差传事工则是领人归主,成立新教会。两者同是领人归主,却达成不同的目标。差传事工可以是近处的,也可以是远处的;是同文化的,是近文化的,或是跨文化的。在理论上,差传事工的分类很复杂;在实行上,差传事工的定义就十分简洁了当,就是济灾扶贫、教育工作、医疗服务、建筑会堂、直接传道,最终是领人归主,成立教会。每个教会不应只“自私地”领人归主,加入本教会;也必须时刻紧记:在远处或近处领人归主,成立更多新教会。
3. 同文化差传事工(在本城)差派会友或牧师先去,或是先领人归主,或是先建筑会堂,在本城开始新的教会(分堂),是十分自然的事。各宗派的工作方式会有不同,但在本城开设新教会(分堂),绝不是新事。有些教会数年已开拓二、三间或三、四间新教会(分堂),有些教会则数十年仍无一间新教会(分堂),实在可惜。
4. 近文化差传事工(在远处)全世界有海水之处,就有华人移民,他们背离乡井,远适异国,孤单地生活,辛劳地工作,常常面对当地人民官长的岐视与逼害。这些华人移民的血泪,只有基督才能医治,只有基督才能抹干,所以华人教会必须继续差派海外宣教士,把福音带给他们,推动“近文化”的差传事工。相反地,华人移民的教会稍可自立时,也当差派宣教士回到中国大陆工作,政府照顾不到的穷乡僻壤或少数民族地区,特别需要修理校舍,挖掘水井,或是医疗、卫生、农业、工业的协助,更是需要福音的真光。这也是另一种“近文化”的差传事工。
5. 跨文化差传事工(在远处和近处)华人教会有一个极美好的机会,但同时是一个极危险的陷阱。极美好的机会即教会差派的同(近)文化的海外宣教士,不必应付文字、语言、文化、环境的变化,因为可以只向华人工作。极危险的陷阱即教会因此就不愿意差派跨文化的海外宣教士,因至少要花两年学习文字和语言,和适应差异的食衣住行,及不同的风俗习惯。
廿世纪末华人教会已开始突破此心理障碍,不只关心华人,也关心其他国家、民族和文化群体,渐渐开始跨文化事工,切望在廿一世纪,华人教会能在同文化、近文化、跨文化三种差传事工上,一起增长。
三. 祷告
1. 先有祷告(徒十三1-3)巴拿巴、扫罗、教会领袖先禁食祷告,然后安提阿教会全体禁食祷告,就组织了历史上第一个差会,也差派了历史上第一批海外宣教士。若教会要开始差传事工,不能草率从事,应当好好祷告,也应当采取行动。一是设立宣教(或差传)部门,二是每年的财政预算,三是要有每年工作计划,并需要参考各教会的不同方式,来决定本教会的应有方式,开始同文化、或近文化、或跨文化的差传事工。
2. 继续祷告(徒廿36)同文化、近文化、跨文化差传事工均不是一条易路。在外会遭遇嫉妒、硬驳、毁谤、恼恨、凌辱、甚至几乎死亡(徒十三44-45,十四2-7,19-20);在内会有许多辩论、争论、分开(徒十五1-3,39-41);甚至有捆锁、患难等(徒廿22-24)。差传事工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海外宣教士和教会领袖们面对此挑战时,虽然有眼泪和伤心(徒十五36-38),但我们可以祈求天父,因靠着那位加给力量的基督,凡事都能作,就可以落实地、踏实地向前迈进。
小组禁食祷告,
教会禁食祷告,
海外宣教士和教会领袖一同跪下祷告,
同交化、近文化、跨文化差传事工,
就可以落实、踏实,
长叶、开花、结出美好的果子。
《环球华人宣教学期刊》第十期,2007年十月。
(本文原载于《大使命双月刊》第47期,2003年十二月号,蒙大使命中心准予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