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应用 02

爱主与爱孩子—整全宣教于德国

范大胜、范錢致渝 (駐德東歐洲校園事工宣教士)

 


|回宣教应用选单|

 

前言:整全宣教是主的命令和榜样

 

2003年我们开始去德东,当时只是单纯的想去关心异乡的游子。去了以后发现这些游子渴望的就是亲情,就是一个家,就是愿意有亲人长辈来关心指导他们;因此我们学习进到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去,成为他们的亲人,作为他们的父母弟兄姐妹来陪伴他们,关心他们身心灵全人的需要,介绍给他们天父的亲情和救赎。如此福音就在德东传开了,这样的经历使我们更切身的体会到整全宣教的必要,更多思考到「道成肉身」、「亲情福音」、「整全宣教」、「大使命与大诫命」都是不可分割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丰丰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一14)创造的主宰,看见他的「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亲自成了血肉之体……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来二14,17),救我们脱离死亡,进入他荣耀的生命。

 

神的儿子以亲属的情怀来到我们中间,因此他甘愿成了血肉之体,体恤我们的软弱,关心我们身心灵全人的需要,又死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一切的过犯罪孽,好叫信靠他的人能回到他的家中,永远作为他的亲属,与他同住。

 

耶稣在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中,教导我们要给有需要的人吃的、喝的、接纳他们住宿、给他们衣服穿、在他们疾病、坐监时关心他们,就是要我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上帮助、看顾人身心需要。他自己多次情不自禁的怜悯触摸那些有需要的人,他为门徒洗脚,为他们作早饭,关心他们身心的需要,都因为他爱他们如同自己的亲属。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然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5-40)那些有需要的人是他的亲属。他又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可三34-35)那些爱小子,关心他们全人需要的人,就是耶稣的弟兄姐妹和母亲!

 

圣经里神给人两条命令,一条是爱神爱人的大诫命,另一条是传福音的大使命。主耶稣降世为人同时活出这两条诫命的榜样。当他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这里的「照样」不止是照样要去,也是要照他的样子去,也就是大使命的实行,是要用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与人认同,全人关心的样式来作的。宣教士执行大使命的同时,实在也是在遵行大诫命;在遵行大诫命去爱神爱人的同时,也一定会关心到人终极永生的问题,传福音给他。大使命和大诫命是不可分的,宣教士不仅要把道借着我们的肉身的口说出来,还要在生活中活出神的道,活出神的恩典和真理,让不能见到神的罪人,认识神归回神。

 

我们在德东宣教的经验让我们看见主耶稣的榜样和命令是我们宣教努力的目标。

 

「德东」在1990年东西德合并以前是共产东德。在2002年底开始,有美国俄亥俄州德顿教会的短宣队来传福音,但没有常驻的华人宣教士。2003年底笔者夫妇及同工三人开始到德东校园拓荒,2004年夏天有一对加拿大来的华人宣教士驻定莱比锡,2005年笔者作为欧洲校园事工(Europe Campus Ministry,ECM)的宣教士驻定德累斯顿。到现在2009年初,德东从不能维持全年聚会的三个小小查经班,及零星分散的少数基督徒,到现在有12个蓬勃成长的团契,两百多位受洗的基督徒,而且有几位已经在接受神学装备,准备继续在德东全时间服侍主。

本文是根据我们ECM所服侍的八个团契,借着许多的真实故事,来报告德东学生福音工作的过程、现状及迫切需要,也分享我们的一些心得,期望主内同道一起关心这片工场,补足我们的不够。

 

谁来关心这些孩子?--2003年开始德东拓荒

 

一.想唸

2001年起到德西去短宣,認識了幾個德東來的年輕學生,他們信了主以後回去德東,沒有團契,過一會就失落了。心裏老放不下德東的孩子們,2003輾轉總算找到了幾小群,雖然都沒見過面,但坦白的把心中的掛唸寫在請帖裏﹕

 

想唸你们

叶落风寒,冬雪将至,想唸你们!

在这岁末时节,在这异国他乡,想唸你们!

想你们竖着衣领,奔波在学习与打工之间,

想你们掂着菜,背着书,赶着公车...

 

想你们这么年轻,这么真诚,这么热情,

你们有梦想有憧憬,有艰难有迷茫,有追求也有盼望,

这么多的乡思,这么多的烦恼,却依然有更多的奋斗,

想你们,

在这异地他乡!

 

想来看看你们,听听你们的心声,了解你们的心情,

想来聊聊天,叙叙乡情,

回忆我们年轻的往事,谈谈我们的自我奋斗,

分享我们在基督里的喜乐与平安。

 

二.相聚

就這樣我們三位总年龄将近200岁的同工去了德東,租了一部小车,在2003年圣诞节的三個星期裏,两个巡迴,看望了六個城市裏的一百位學生。雖然彼此過去從未謀面,可喜的是他們能懂得我們切切之心。他們殷勤的接待,和我們談出自己內心的嚮往和困惑,艱難和欣喜,不管是三十個人在學校的活動室裏,或是五、六個人在宿舍房間裏,我們都像是一個大家庭,誠懇的分享交流。我們也分享自己當初作留學生的種種,更是認識耶穌以後全新的人生。我們用聖經談聖誕節,談真愛,談交友與婚姻,談學習,奮斗與成功,談人生的理想和目標等等他們有興趣的題目,但是談話總是圍繞在、也總結在基督的福音上。每次相聚就是3-10小時,有時到了清晨一、兩點才勉強學生們回家。學生們的真誠熱情,和他們對信仰的渴慕,都讓人很難忘懷。在短短的幾天里面,我們從完全的陌生,到有如親人一樣的難捨。衷心感動之下,不免自問,憑什麼我們得到了屬于對待父祖輩所有的信賴和親熱?到底我們給了這些孩子們什麼?答案很清楚﹕只因為我們願意像他们亲人一样的去看望他们这些他鄉的遊子,只因為我們帶去了天父的爱!

他們絕大多數沒有聽過福音,对他們而言,信仰的困難不在於進化論還是神造人,關鍵是福音與他們有什麼關係,當他們感受到基督信仰中愛的實際時,就渴慕尋求真道,更有歡喜接受的,在我們離開以後一周內,已有團契開始固定聚會。

 

三.G城故事

開著租來的小車,車裏塞滿了行李、睡袋、書、光碟機和食物,我們總算摸到了这個同學們稱為與世隔絕的小鎮,兩個男孩騎了自行車,單薄的運動絨衣鼓著風,在冰天雪地裏衝鋒到鎮口領路,帶我們到他們的住處。自我介紹以後,他們就殷勤的張羅午飯,最後大家從各個房間裏湊齊碗筷和椅子,圍桌享用。餐後走到借來的德國教會聚會。

 

我也没有家

一个预科生的女孩讲述自己刚到德国学德语的经历:「兩年前剛剛到那個陌生的城市,好不容易租到了一間小小的房間,那是一間沒有電也沒有地板的屋子。我終于買來了螺絲起子和電線,拉起了一盞燈。然後我用那麼小的一把剪刀,一寸一寸的剪出地毯。」十九歲嬌小的玲玲用力比畫著三、四寸的剪刀,淚水裏閃出來的竟是動人的堅強。

 

「我每天去上語文課,班上有三個中國女孩子,她們彼此親熱卻不肯理會我,我每天哭著過日子。那一天剛進門就發現我那麼小的窩竟然還被小偷光顧,我所有的財產被偷淨光。我只剩了口袋裏的五毛錢,躲在屋里忍著餓抖索。天黑了,我聽見窗外有一隻小貓不斷的叫喚著我,原來牠沒有家。我開了小窗讓牠進來,我們彼此作伴真好,可是只一會兒我還得放牠出去—我也沒有家,我沒有東西給牠吃,我自己也沒東西吃。

 

在幾個大學裏我們都問﹕「你對自己在德國的前景看法怎樣?」幾乎沒有例外的,回答都是﹕「暗淡,看不見盡頭。」難怪「鬱悶」這個字好像是學生們的慣用語!那一天我們在這個小鎮裏與六、七位讀語言或預科的年輕學生傾談,我們問﹕「從小父母最稱讚你的是什麼?」一圈輪過來,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下一個問題是﹕「你最自豪的是什麼?」隨著每一個學生的沉默,原本輕鬆自在的空氣變得嚴肅而沉重了。

 

更快乐的我

最後二十歲的盈盈開始發言,她顯然有很好的家教,口齒清晰又得體﹕「我最崇拜我的父親,他在他過去那麼艱難的環境中自我奮斗,得到成功。父母親雖然從來沒有稱讚過我,卻把他們一生奮斗所得全部都給了我,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爺爺奶奶,姥姥老爺和父母全家的驕傲和期望。我也努力奮斗,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不能讓家人失望……我愛他們……可是我沒有考過語言……。」

 

說到這裏盈盈的聲音控制不住了,她的眼淚裏流出來痛苦和害怕,要強而矜持的她,這時候咬咬下唇,決心不再沉默﹕「我不敢告訴家裏,我不敢告訴任何人。語言都通不過,怎麼進預科,怎麼唸大學?但他們正在期望著我唸博士……。」

又擦了一會兒眼淚,盈盈幽幽的說﹕「如果不需要滿足家人的期望,我可能是個更好的我,一定是個更快樂的我。」

 

我幾乎是摒著氣專注的聽她說話,這時候轉過眼來,竟發現全桌的孩子,除了我右手的小李都把低垂的頭捧著在雙手里面流淚,盈盈說的是大家的痛楚,大孩子們的心都柔軟了。

 

感情是没有的了

小李好像想試圖安慰這一桌的孩子,他二十二歲,從中國的大城市來,是他們中間年紀較大的,一派見過市面的樣子﹕「你們也不必難過,我的痛苦比你們多太多深太多,只是我不講,我不跟任何人講,不必講。不要講感情,感情是沒有的了。我的父母早就離異,他們都不管我,我奶奶帶我長大,我不跟我父母說話,我恨他們,我總把房門用力關上。我奶奶才死了,我什麼人都沒有了。」說到這裏空氣變得很悲傷,沒想到小李的話還沒說完﹕「我剛帶一個女孩去柏林玩了兩天。我就哭了兩天,白天去賭博,晚上鞋子都沒脫過,就站著哭,坐著睡兩、三個小時,再去逛街拉吃角子機。兩天裏我花掉了三百塊錢,一個月的生活費,有什麼不甘心,還不就是這樣,什麼都不必講!」

 

他要安慰人,他說不必講,卻是一股腦倒出來自己的心死和頹廢。到了這個地步,原來的柔和沒有了,同學們一時都不知再說什麼,又知道我們要趕夜路,就都起身穿大衣了。

 

我的脑子不灵光

正往外走著,小任挨過來,他十九歲,圓頭圓臉,稚氣未消,他直截了當的坦白交待﹕「剛才老師說的就是我,我又驕傲又自卑,我跟人相處總是有問題。還有我怎麼腦子就不靈光,書唸不來……。」小任唸書特別困難,又因為他的不靈光,常遭同學的嘲笑。

 

 

四.K城故事

安祥德東小城﹕是一個安靜的德東小城,只有兩個火車月台,三萬人口,兩隻腳就可以走遍全城。城里座落了四、五所幾世紀老,哥德式高聳的教堂,典雅莊嚴。教堂四周通常是寬敞的廣場,有雕塑,噴泉,市集,休息的長椅。購物的人們提著購物籃,或慢步或騎車,也有少數停下小汽車的。從廣場展開去是小小的商店,再出去就是小巧別緻,尖頂紅瓦的民房,房前的小庭院裏,總有清新好看的花叢。再多走走,會經過幾個小公園繞在溪水旁,間或也有一些破落棄置的舊房,卻不傷全鎮安穩雅緻的感覺。教堂的鐘聲,按時候沉穩的敲起,一片的安祥和諧。

 

莘莘中華學子﹕在這樣純宗教純歐洲的場景裏,幾乎不相襯的,是那三三兩兩黑頭髮的中國大孩子,背著沉甸甸的書包,騎著車,走著路。他們是在過去五、六年裏,經過中介,從中國大陸遠渡重洋,負笈德東(過去的東德)的學子。

 

餓肚皮的大孩子﹕偶爾知道這個小鎮有六七百的中國孩子,我們就幾次坐了五六小時的火車,來看望他們,跟他們作朋友。預科生們快考試了,恐怕他們作飯花時間,約了六、七個二十左右的大孩子來吃拉麵。有一個一進來就苦著臉﹕「我胃疼,好疼。你摸摸看,都硬了。」說著痛得彎下了腰,我們只好先請他躺下放鬆,自己又心疼又著急。總算招呼大家坐下吃飯了,再去看他,想試著能不能說服他好歹喝點熱湯。沒想到這位少爺,坐起來就吃了扎扎實實的一大碗粗麵條!胃也不疼了。更奇怪的是,不僅我們沒有料到他的「胃病」是饑餓所致,連他自己似乎也大吃了一驚。當我們提出為什麼想不到饑餓會導致胃痛的問題時,居然在這些大孩子中間引起了一些認真的討論,討論過程中間,讓我們見識到這一代的獨生子女,一人在外的飲食起居情況。

 

他們經常用餅乾飲料塞肚皮,一天難得正常吃一頓飯。原因是﹕懶,不會作,一個人作沒意思,甚至是沒錢了。難怪邀學生們來吃飯,總有人早幾個鐘頭就興沖沖的來了。他們喜歡家的感覺,大家一起作飯吃飯,是一項重要的娛樂,還可以學習怎樣洗菜切菜。平時既不正常飲食,聚餐時就暴飲暴食,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得了胃病。

 

沒長大的留學生﹕飲食習慣如此,其它生活起居上的自制力更可想見﹕翹課是因為前一天睡晚了起不來。晚睡的原因是心情不好,結果或是通宵聽歌看碟,或是上网聊天,或是喝酒蹦迪(跳迪斯可)。缺了課又聽不懂德語,索性全學期不上課,大部分中國同學靠少數幾個上課記筆記,到期末唯一次的考試時臨時抱佛腳。沒有把握時索性不報名考試,一個個學期拖下去。有上了三四個學期一門課也沒考過的。大多數學生與周圍的德國同學沒有什麼接觸,只封閉在中國同學的小天地,甚或只是網絡的虛構世界裏。錢用完了,或向家里要,或是打一點小工,只要能呆在德國,這里安靜美麗,作留學生,父母親有面子。

 

活著沒意思﹕兩個女孩子經人介紹,專程來訪,請求解惑。既然是專程而來,我就直接了當﹕「什麼問題?」文文靜靜的一位毫不猶疑﹕「我覺得人活著很沒有意思。我不知道為什麼每天要來來去去,上課下課,作飯吃飯。」她才十九歲,剛剛開始唸大一。講完這幾句她顯然覺得已經描述清楚,就不再支聲了。

 

妳想想清楚﹕另一位發言了﹕「就是啊,真沒有意思,我每天早上起來,給人家燒飯,陪人家吃飯,然後去上課。中午回家又給人家燒飯,陪人家吃飯,再去學校。晚上回家,又給人家燒飯,吃完飯了,陪人家親熱親熱,一天就完了。」在她一連串的「人家」之下,我正沉痛著,她繼續了﹕「沒有用的,沒有意義的,沒有前途的,他不會跟我回中國的,我不會跟他回土耳其的。德國?兩個人都留不下來的。」「當初怎麼認識的?」「我看他打籃球,挺帥的,就好起來了。久了就煩了,他又懶又無聊。分開?好幾次了。我叫他搬出去,他就出去,可是沒有人在屋子裏更沒意思了,更不知道作什麼,就把他叫回來。煩了吵架又叫他走,來來回回幾次,他叫我以後想想清楚再叫…。」女孩子的臉面白淨豐腴,上面卻是除了懊惱,就是空白。

 

越來越飢渴﹕一個月以後,她來參加查經,坐在我旁邊。是耶穌和撒瑪利亞井邊女人的故事。她壓根不明白有五個丈夫的問題何在,正色大聲的發言﹕「社會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以前是母系社會,都是群婚的。」我心裏又是一陣沉痛,一面向主呼求,一面慢慢的回答她﹕「讓我們來體會她的內心吧,她一次次的換男人,心裏有滿足嗎?有快樂嗎?可不可能越來越飢渴,越來越空虛,越來越看輕自己…。」說著說著,我突然意識到旁邊的她,已經把頭轉了九十度向著我,臉幾乎放到了我的臉旁邊,兩個眼睛直直的向著我,眼睛裏面滿佈徬惶和淚水。我第一次驚覺當年主耶穌在井邊,看著那個婦人,一定也快心碎了。

 

我錯了嗎﹕一個女孩被帶來,痛不欲生,因為跟她相愛好幾年的男朋友,突然離開了她,而且馬上另外有了女朋友。為什麼?「他說我很好很善良,但是他說我太麻煩,他需要找一個不需要他負責的女孩,因為我不肯跟他上床。現在我無法正常生活或學習,對自己完全沒有了信心。」女孩一面說,一面掏紙巾捂臉。「老師,我錯了嗎?我媽說我錯了。我媽知道這事以後,就跟著我難過,她說﹕『妳也是太古板了,會被時代淘汰的。』老師,我媽對嗎?我錯了嗎?我會被淘汰嗎?」

 

我沒有辦法﹕查完經,我們正要趕最後一班的火車回去,一個二十歲的女孩走上來,嗲聲嗲氣的真像只有三歲﹕「老師,下次你來我就不在了,我要回中國去。」「去看爸爸媽媽啊?」「我去看我媽,我恨我爸!他把錢給那個女人用,不給我用!」她又恨又委屈又傷心,真的就像一個小娃娃一樣的哭起來了。我急急忙忙的拉了她避開眾人下樓,我跟她講主的愛,講饒恕,講人的有限,孩子單純的認罪悔改接受了主。一個月以後她從中國回來,已經與父親和好,經常禱告讀經。我跟她提到受洗,她說﹕「我知道應該受洗,可是我不能…因為我不聖潔…我和我男朋友…我沒有辦法。」

 

冷漠裏面的風暴﹕一個二十八歲的男孩說得很清楚﹕「都說女孩子受傷害,其實我們男孩子也是一樣。女孩子可以跟人說跟人哭,男孩子是不能說不能哭的,就悶在心裏熬出更多的仇恨,罪疚,偏激,無助。我們躲在屋裏整夜打遊戲,越暴力越刺激越好,我們的痛苦必需一個人承擔。和幾個女朋友分手下來,表面上沒有感覺了,什麼都無所謂了,什麼年輕人的熱情抱負,都耗盡了。每天無目的的遊走,無聊了,找人一起作作飯,聚聚餐,說說別人的閑話,然後再出去放縱,再一人煎熬。我們外表冷漠,我們好像心死,內心卻還不時掀起控制不了的風暴。仇恨,羞恥,破敗,頹廢啃食著我們的心。」

 

感情問題最嚴重﹕心志上的不成熟,語言、課業、經濟上的困難都是實實在在的,可是這些困難,若有穩定的情緒,還是可能面對的。最嚴重的是感情上的問題。異地他鄉的孤單,加上道德規範的缺乏,使得男女同學隨便交往,隨便同居,最後產生了太多破碎,受傷,孤單的心靈。

 

誰來關心﹕這些故事,不是杜撰的,也不是特例,是在德東一個个小城裏正在發生的、有代表性的真實故事。誰來關心他們呢?這樣的小城有好多,我們分身乏術,只能偶爾去探訪,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需要有更多的人來跟他們生活在一起,用自己的生命和神的話語,陪他們走出這樣的幼嫩無知、孤單軟弱、痛苦無助。

 

五.中國學生在德東困难综述

德國在地理上是歐洲的中心,1990 東西德合併以後,東歐共產集團下的東德開始進入市場經濟,目前德國雖是歐洲最大的經濟實體及除俄國以外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德東卻是失業嚴重,生活水平不及德西。

 

屬靈上,這個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重地,在今天卻是非常的貧乏,遠不及北美。全國人口三分之一屬路德會,另三分之一屬羅馬天主教,這兩個教派的教會可以從國家的宗教稅收裏得到經費,獨立的福音派自由教會是少數,得不到政府任何的補助。

 

中國學生申請進入德國大學的人數近年裏急速增加,2002-2003學年裏,申請的有四萬,入學的二萬,這個數字不包括大批的語言學生,博士生和研究學者。中國學生成為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外國學生團體,德國官方有考慮加以限制。德西有的省已经开始将學費由零增收至每學期500歐元,這些都可能使中國留學生人數在近年裏減少。

 

德東面積仅相当于俄亥俄一州,除柏林以外有五省,其中近五十所高校里,有将近万的中国学生。德東的中國學生與德西的相比,一般年齡更小,獨立能力相對較差,又沒有打工機會,所以對他們而言,以下德東德西學生共有的困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重重困难

他們多數是八零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多重的呵護,喜歡追求時尚,生活未經磨練,心志尚未成熟,還沒有機會思索人生就少年離家,其中部份還是出于父母的決定。很多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学生,父母不计一切代价将子女送到德国,在父母昂貴付出的同時,對子女也有極高的期望,沒有想到的是兒女們在德國求學的艱辛不只一樁。

 

語言是第一難關,通不過既不能入學,也不能合法打工。這對中學裏只學英語的中國學生而言,不是易事,真過不去就得離境。许多学生在入学几年以后还不大听得懂,靠借抄笔记来考试。語言和文化的難適應,加上非移民國家,特別在經濟低迷時,對外國人的冷漠,使得這些中國學生很少與德國同學交往,更完全孤立於德國社會。他們多數與中國同學同住、同上課、同休閑。

 

學習是第二難关。首先要通過2002年起為核實學歷而設立的APS,然後沒有唸過大學的要唸一年預科,從開始唸大學到得到diploma (相當於北美的碩士學位,一般德國大學沒有北美所了解的學士學位),平均要七年之久,連德國同學也只有半數能畢業。對于年輕的中國學生,前面更是漫漫無期看不見光的日子。

 

經濟的壓力也可以很沉重。德东大学至今尚未收学费,正式入學以後,外國學生每年可以合法打工三個月,本來不錯。可是德東失業率既高,學生們在每年的四個月假期裏,除了極少數大城市,都要到德西打工,然而去年裏連德西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了。德國學生每月生活費平均600歐元,德國政府規定外國學生不可低于450 歐元,德東中國同學一般在300多歐元,相當於美金400多元,房租健保以外,所剩无几,女生們每月食物常常不到40歐元。

 

生活的不穩定感是很普遍的。预科、语言、正常学期、实习学期、论文,加上假期打工,都可能在不同的城市,不断地搬動使得同學們的生活更不安定,少數唸完學位的多半留不下來工作,就算工作了,除非和德國人結婚,很少有可以得到居留權的。

 

吃人的孤单在異地他鄉,困難重重之下心靈的孤單比外在的困难更可怕。有了男女朋友而人分兩地的有壓力,同一地的朋友則常常因為經濟和方便,又因為國內父母按照老觀唸要求子女完成學業以後再談婚嫁的原因,就選擇順著德國的風氣而未婚同居,常常带来更大更深的痛苦。

 

彷徨无望困難既然如此大而且多,德東學生自我描述時,卻只有少數說自己是在盡力奮斗,大多數認為自己的努力不及格,其中原因在於他們內心徬惶無望,缺少信心和動力。他們孤單,焦慮,不能專心學業,甚至有在沉重的壓力下,自暴自棄,消耗於網絡或打牌跳舞之中的。更叫他們不安的是在此同時,他們在國內的父母長輩卻喜孜孜的正在望子成龍。

 

以上這些只是綜述,當然也有少數同學適應良好,成績傑出的,也有只是偶而低沉,隨後又振奮的。更不用說他們也有屬于年輕人的快樂﹕平常聚餐聊天,上網聽歌;假期裏背著睡袋,跳上便宜慢車上大城市旅遊看朋友。

 

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教會能夠幫助引導這些年輕人呢?由于上述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德国的的教会很難深入幫助。

 

六.德东的孩子亟需关心

2003年2004年,我们不断的寻访德东各个校园的中国孩子们,做为亲人来了解倾听他们,我们的心深深的被他们抓住。我们看见德東的留學生人數多,年紀小,困難大,又遠離家鄉,物質和心靈都極度貧乏,面對著世界滿佈的陷阱,他們的內心饑渴焦慮,亟需愛裏的關心,和真道的指引。他們正是主所見到流離失所的一群孩子,在生活上他们需要感觉到亲情的爱,在心灵上他们也需要回去天父的怀抱。誰去在他們中間活出愛和光,帶給他們溫暖和希望?但是誰去關心他們生活和心靈的需要?誰去告訴他們,他們被造尊貴,誰去指引他們歸回天父的懷抱,活出合神旨意的美好生命呢?

 

2005年,神清楚带领我们夫妇变卖了在美国的家产,落户在德东的德累斯顿城(Dresden)。

 

我们都去陪伴孩子们!--2005年「欧洲校园事工」成立

  • ECM的成立和发展

 

渐渐我们又看见,不仅德东的学生,欧洲各国各城校园里数万的中国学生,都在渴慕福音,迫切的呼求帮助!这样庞大的需要不是一对工人,或是一个教会所能承担。因此在2005年,我们集结了一些来自不同的教会,却是志同道合的信徒,正式成立了「欧洲校园事工」(Europe Campus Ministry,ECM),要结合北美众教会的力量,从德东开始,「用福音的火把点燃每一个欧洲的校园!」

 

ECM的同工,愿意效法耶稣基督,去到德东,与学生同住,过他们水平的生活,像亲人一样的去爱他们,把神的道不仅是说出来,也在关心孩子们中活出来。同工们住在学生中间,陪伴他们走这条生活和属灵的艰难道路,与他们同喜同忧、也一同经历主的拯救、医治和信实,从迷失无望中间走出来,得以积极喜乐的学习、生活和服侍主。

现在学生团契已经增加到8个,定时聚会的总共人数,由零星的几位,到今天将近200位。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年轻的团契,蓬勃成长,学生们主动要求ECM同工们陪伴他们出去传福音,他们正在用福音的火把在点燃德东每一个校园!

 

 

二.用生命托住生命

其实德東這樣令人興奮的增長,只是近年聖靈在歐洲各地華人留學生中間奇妙恩典的一個篇章,只要有人願意去,聖靈就能讓福音的工作像雪球一樣滾起來。下面報告一些ECM同工開荒、佈道、跟進、關懷和訓練的工作實例,在這些實例裏你會看見聖靈奇妙的醫治和拯救,你也會看見,有更多的莊稼在等候更多的工人出去勞力。

 

皮蛋瘦肉粥

美國有一位六十幾歲的弟兄,留下全年的假期,又向公司買了兩週,去到德東一個三萬人口的小城,就因為這裏有五百位二十出頭的中國遊子。行前他在教會裏拜師學廚藝,然後拖了沉甸甸的中國乾貨,到達小城。十一月的德東,風雪交加,白日苦短,老弟兄一腔主愛,卻是形單影隻,匹馬單槍。有什麼辦法,能夠在這個連真正的慕道友都沒有的校園裏,證明耶穌是真神呢?他當然沒有開同工會商量的奢侈,無計可施之下,居然冒出一個唸頭﹕「要是我也能像主耶穌一樣行個神蹟多好!」繼續往下想﹕「主耶穌是怎麼讓我信祂的呢?是靠祂的神蹟嗎?不,是靠祂十字架的愛!」于是跟房東說好話,分批請同學吃飯聊天。學生們沒想到去年只談讀書和福音的大博士,今年卻推出來了香噴噴的皮蛋瘦肉粥,八寶飯,烤鴨……。

 

鄉情帶出來了大孩子們的赤子之心,一連串個別的約會裏,友情和福音都得以敞開交流。學生們在學習上得著參謀和鼓勵,交友上得著傾聽和引導,更聽見基督救恩的真實寶貴。他們開始看<遊子吟>,<耶穌傳>,<神州>,<十字架>,他們的心開始向神打開。弟兄離開以前,開了一次佈道會,由慕道友邀請來賓,也請慕道友拿了歌譜和光碟回家,學會了詩歌來領詩,當天這個領詩的慕道友作了決志禱告。弟兄又跟當地德國教會聯繫好,及時開始了星期五德語會話的預福音工作。

后来这位老弟兄和另外两位牧师及神学生,每年去陪伴这些学生共两三个月,到现在团契成立,二、三十学生同工们彼此相爱,火热传福音。

 

給小子一杯水

除了福音的需要,門徒訓練和領袖培養的需要也很迫切。有一位同工在旅行中偶而踫見一位剛信主的同學,這位同學因為沒有考過德語,申請不到學校,又不願回國,正在全面放棄,嚴重沮喪之中。同工說﹕「我只有用了一個晚上和他交談、禱告、幫他理出五套介紹信,他就重整信心,不久申請到學校,回到他的團契,振作前行。」給小子一杯水喝的報償有這麼大呢!

 

絕處逢生

沮喪的確是中國同學間普遍的問題。一位男生來找同工,在煙酒交替中間,說出了自己這一年的遭遇﹕悲傷、窮困、自殺、獲救、憂鬱、沒有希望、繼續掙扎。當天這位同學接受了基督的愛,喜樂振作,居然作出一桌子好菜,向同工道謝。

 

同工去拜訪來過聚會的同學們,有一個宿舍房間的門,無聲的裂開了一條小縫,門背後露出來的那雙無神的眼睛,疲憊頹喪的身軀,和房裏傳出來異樣的味道,說出了另一個憂鬱症的案例。憐憫和痛惜正湧塞心頭,房門的那一條縫卻又無聲的關上了。德東孩子們的情況是這樣的緊急無助,但這個情況卻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去,帶著福音的愛和大能去!我們的去可以改變他們的生命,是極有意義的生命投資。

 

我不会牧养

一位小姐妹才二十岁,在國內信主三個月就到了德國,她一面參加非洲弟兄姐妹的團契,一面獨自在中國同學中間傳講福音。她選了十二門課,用全優的成績見證主的榮耀。她白天上課,每晚迫迫切切的探訪中國同學,她著急得很﹕「我每晚去探訪二到三位同學,可是全校有好幾百位,除了這幾位已經信主,還有那麼多同學沒有聽過福音,我什麼時候才能探訪得過來?」小姐妹說著又著急了﹕「我可以用力傳福音,可是我牧養不了他們!」那一天我們送給她幾本薄薄的新約和幾本屬靈小書,她先捧在手裏,好像觸著電拿不住,然後緊緊抱住它們,一面跳著腳,一面又驚異喜又感動得流淚喊著﹕「感謝主!感謝主!」這以前她曾經不安的說﹕「有好幾個同學要我把聖經借給他們看一看,我一直不捨得借,我說﹕“假如借給你我自己今天就沒得看了!”」

 

鞋墊裏雙重的親情

有一位同工腳底疼,沒想到洗手間裏跑出來的小同工,一下子少了兩條黑亮的粗辮子,再一會兒不見,送上來了一雙用自己頭髮作成的鞋墊,二十二歲可愛的大眼睛轉動著﹕「媽媽,我的頭髮沒染過,這種頭髮最有用!你穿了這雙鞋墊,腳底就不疼了!」同工接下鞋墊,心裏可激動,自己這一輩子常常為了身為中國父母,卻養出來了兩個ABC的美國兒子而遺憾,怎麼想到來了德東,沒生沒養,卻白白得了個道地的中國女兒!這樣真摯的親情是雙重的珍貴,因為它不僅是出于一顆中國孩子的心,而且是出于一顆愛主的孩子的心。孩子兩年來每天流淚禱告,求主派人來幫助她牧養傳福音,今天她用一雙鞋墊,表達她的快樂和感恩。

 

交友婚姻讲座

在一個團契的「交友與婚姻」講座裏,來了好些新客,專注傾聽,投入討論。此後有一位漂亮時髦的女孩子,不斷的把家裏帶來珍貴的中國食品,搬來送給同工。為什麼?「老師,我們太感謝你了!你不可能想象得到,你給我們的有多寶貴!爸爸媽媽都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這些事情!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真愛是這樣的概唸,也沒有聽說過上帝對我們的好意,不知道祂為保護我們而設的界限!我還不是基督徒,可是我要謝謝你們對我們真誠的關心!」感情問題是許多同學切身的煩惱。本來,在這個年齡裏,戀愛、失戀並不稀奇,特別的是未婚同居的現象普遍,一張機票就回國墮胎,暴力事件時有所聞。暴力的結果有時是遞解出境,有時是判刑坐監,甚至有一個中國男孩在毆打女友被告以後,在監牢裏因羞愧吊死,同學們眼睜睜的看著老母親從國內來收拾善後。

 

学生们最大的困难既然是在交友和学习上,我们就在各团契巡回举办交友婚姻讲座和学习方法讲座,让他们能在这两方面明白神的心意,也靠着神的力量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

 

有福音就有希望﹕有牧者有福音的團契裏,就有希望。神的话讓信徒慢慢離開灰暗,活出一个新的生活形態,他們彼此作屬靈同伴,互相鼓勵用功上進,甚至一起按時鍛練身體。連慕道友都說﹕「我就喜歡來查經班,因為查經班裏氣氛都不一樣,那裏的人快樂、善良、有活力、有目標。」一些新生,一來就參加了團契舉辦的學習方法講座和交友婚姻講座,接着单纯的信了主,成為彼此生活和屬靈的伙伴,參加聚會,按時成長,逃脫了滿地的陷阱,被成為最幸福的一群。

 

被擄的得釋放﹕一個女孩子滿臉憔瘁的來跟牧者傾訴﹕「我最近才知道和我同居的男朋友跟別人好,而且在國內家里還養了一個女孩。我每天為他作飯照顧他,我傷心,我求他。他說﹕『為什麼妳不能灑脫點?』」一樣的破敗,一樣的荒唐,一樣的分分合合,再加上屢次嚴重的暴力行為,遍體鱗傷之下,仍然掙扎不開。但是在牧者愛心陪伴,禱告爭戰,和主的憐憫下,短短兩個月裏,女孩子勇敢的轉學到另一個城市,完全得到釋放,重新做人,努力求學,在團契裏服事。

 

瞎眼的得看見﹕一位男生在小城裏讀完了書,去到大城的華人教會裏聽見福音信了主﹕「我信主最大的震驚是,發現自己以前真是個瞎子,在黑暗中不斷往陷阱裏踩。現在我總算看見真相了,是世界的神弄瞎了我們的心眼,是我們自己的情欲讓我們越來越瞎。現在耶穌基督讓我看見了,活過來了,有感覺了。我經歷到安祥喜樂,聖靈提醒我遠離過去的罪惡,我立志要作新造的人,手潔清心的事奉主。」

 

愛河流淌

請聽一位小同工的感恩﹕「神奇妙的手,继续不断带福音的使者们来我们查经班,与我们一同建造,一同添柴,温暖了一个个冰冷和渴慕爱的心。一年之中,有远在美国的教授,用宝贵的假期,来德东看望我们这些孩子们,他在一个多月里,每星期天来看望我们,用神的话帮助我们。有两位年迈的老师放弃美国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住了两个月,精辟的分析圣经上的真理,传扬神的福音,打开了好多人的心,也在信仰的根基上造就了一批弟兄姐妹。还有圣诞假期中,专程跋山涉水飞来的姐妹们,她们陪大家坐一坐,聊一聊,用家乡的食物和真诚火热的付出,洒下了许多美好的福音种子……这些上帝的使者们背着主的十字架,步着耶稣基督的后尘,放弃宝贵的假期,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不远万里的来到这个穷困偏僻,青黄不接的德东田野上,用他们满溢的福杯默默地浇灌耕耘,用他们火热的生命温暖和点亮另一个生命。为着所有的一切,孩子只想感谢亲爱的天父,因着祂的差派,祂的犧牲,和祂的感动,才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从天而降了一条爱河,静静地流淌着,滋润着,孕育着,也收获着一个个属神的生命。」

是的,感謝親愛的天父,加略山的愛河已經流淌,40多位深愛的儿女来到了德东,融入了這條生命的愛河,幫助這些火熱愛主的學生同工們,用生命孕育生命!

 

孩子们被兴起来了!--2008年底德东团契现状

 

一.广传福音

不是人在说话

受洗班上突然冒出来了一位没见过面的女孩子,原来她听说我们这里有牧者,就坐了三小时火车来上受洗班。受洗几个月以后,她来电话讨论如何开查经班。「圣灵催逼得受不了,非让我去传福音。要传就得向L道歉,因为以前跟她传福音两个人吵了起来,圣灵一直责备我。那天硬着头皮去向她道歉,我道歉她就更凶,她凶我就继续道歉,没想到她突然惊吓的说,这 “不是人在说话,是神…。” L信了耶稣,我们俩马上宣布成立查经, 轮流一人带诗,一人带查经, 我们邀请全校的同学,每周五来吃晚饭,参加我们的查经班。我们还把上次从您那里带回来的小册子编号,成立了小小图书馆!」这个边境小城里有一百位中国学生,半年以后的圣诞夜,有75位来参加纪唸救主降生的聚会,再过一年,有了三十位敬虔爱主的基督徒!

 

婚礼布道会

在德东学生中间,同居普遍,部分多年以后到柏林使馆登记,少数回国结婚,教堂婚礼非常的稀奇。学生们从不信有神,完全没有婚姻概唸,到认识神,承认同居是罪,到愿意登记结婚,最后到渴望在神面前立定一生之久的神圣盟约,要经过许多圣经的教导、接纳、陪伴和鼓励,但也是一个最最令人欣喜的过程。到了这个时候,小小三十人的团契,欢天喜地的全体总动员,为新人筹办婚礼。证婚人、家长、伴郎、伴娘、诗班、司琴、化妆、招待、司机、司仪、布置、总务,每人都有角色,确实是家有喜事。

同时婚礼成了邀请同学观礼的布道会,轰动整个校园,甚至周边的团契也来共赴盛会。中国同学在婚礼上,第一次认识到神设立婚姻的美好蓝图,和婚约的神圣,开始寻求真道。更有由国内来参加婚礼的家长,在婚礼中就感动得流泪,回国去机场的路上决志信主,回国后殷勤追求主火热传福音的。

 

暑期抢收

夏季本来是学生工作的「淡季」,因为学校不上课,学生有的到德西打工,有的回家探亲,只有一部分留在本地准备考试,或在校实习写论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大学也放假,有的大学举办暑期游学欧洲的活动,在C团契附近就来了几团大学大专生,他们所聘请的德语传译,正是团契的弟兄姐妹!C城团契看见机会难得,不顾人力财力的单薄,连续一个多月,每个周末,借着团契做翻译的弟兄,邀请不同的游学团集体来做客,乐此不疲的为他们安排聚会,烧烤,接待。

 

没想到附近另外两个团契一听说,就义不容辞,坐车一到四个小时来参与支持。他们自动的,彼此非常有默契的配合各样所需,有的准备海外校园和福音小册子,有的刻制耶稣传磁碟,有的带食物。大家在去的火车上为聚会祷告,对讲福音四律。

 

布道会一开就是四小时,因为机会不再,所有诗歌,耶稣受难记短篇,约翰三章十六节的信息和问题解答,都是直指耶稣基督的爱和他的受死,复活和升天。这些第一次听见福音年轻人,被这样的历史事实震撼了,在聚会的当中就有流泪的,有着急信主的。会后的聚餐,三个团契十几位学生同工们,个别和他们深谈福音的内容。第二天就有了电邮的来往:「哥哥姐姐们: 你们好!谢谢你们的来信!昨天晚上我们一起看了耶稣传,我自己也看了新约,我心里有个疑问,就是我已经入了共产党,但是我心里又是相信上帝的,请问神会原谅我吗?」团契的学生同工们继续与这些国内来的弟弟妹妹们保持电邮联络,问候关心,回答疑难问题,提供网路福音资源。

 

就这样,ECM的同工们有机会将福音传给了德东的孩子们,他们在蒙恩两三年以后,就开始接起了这个福音的棒子,将基督的爱传给一批批短期来德东游学的的弟弟妹妹们,这些国内来的学生们,又将福音和圣经带回了中国!

 

二.承担责任

有声有色,有条有理的营会

才成立一两年的学生团契,不但承担了各自团契传福音的责任,还联合举办一年两次的营会。

饶孝楫牧师在2007年圣诞节来带领100人的造就营,营会后并且巡回探访各团契。

  • 当他被问到他对我们的学生的感想时,反应很直接,他慈祥而激动的说:「有一点就是:我爱上他们了!」然后他解释:我「心里极受感动,他们信主时间这么短,但他们渴慕主追求主的心却是这样的迫切,这是在世界各地少见的。他们没有经验,但八个团契间彼此相爱,第一次聚集,第一次联合办营会,却是有声有色,有条有理。我知道这里的事工展开了,但没有想到发展得这样快,好像60和70年代的北美。这明明是圣灵特别的工作。」
  • 当被问起对北美教会的期望时,饶牧师的回答很明确:「从80年代我就说,北美的资源太丰富了,欧洲却是资源少而需要迫切。现在我更清楚看见,在欧洲又属德国东部的资源最为缺乏,我鼓励他们到欧洲,特别是到德国东部来网鱼。」

 

张路加牧师在2008年五月来带领福音造就营,接着也巡回看望弟兄姐妹,他在最后一天的互动中被问到对ECM团契的感想时,勉励孩子们说:

 

  • 不再「三自」:过去听说80后的独生子女很「三自」,就是自我中心,自我感觉良好,自立能力很差。[众笑]这一周的亲眼所见使我大为震惊,大开眼界,跌破眼镜!我看见的你们,有思想,有深度,有能力,有承担。我看见福音的大能,改变了一切信他的人。现在我坚决反对三自![众笑]
  • 鼓励劝勉:这一周的相处,使我非常的感动,我看见你们的生活能力,烹饪技术[笑],更看见你们属灵上质与量的快速增长,这一切令我无比的惊喜。我看见你们将是中国的明天,要承接时代的使命。你们要好好跟随主,彼此相爱,以团契为家,在基督里,真正成为新造的人。
  • 神国的丰收:在你们中间对主单纯的渴慕和追求,是今天在北美难见的,这是圣灵的巨浪,正如90年代北美的属灵丰收。我回去以后要呼吁北美的教会来德国,来欧洲神的禾场劳力收割。
  • 关键时刻:属灵的饥渴,生活学习的压力,毕业的挑战,和去向的抉择,是每个团契所面临的。不论分散何处,要借助网页彼此保持密切联系,我们是一个身体,要联合传福音。我们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乘着圣灵的浪潮,将福音传遍德国,欧洲,和神州大地!

 

心动落实在行动:营会以后学生们决定了六项行动目标:扎实读经,彼此代祷,活出基督,福音使命,合一团队,整装待发。

 

三.ECM事工的特点与挑战

ECM 40位同工在德东五年的摸索,似乎可以看见一个大概的模式,有特点,也有许多的不足,写在这里,共参考指教:

特点:

  • 拓荒开始,不断拓荒:从2003年开始,三位从北美去的同工就是带着年轻的学生去拓荒。这个模式继续到现在,有时候学生团契还会自动组队到周边没有福音的校园去,探访同学、唱诗、作见证、传福音。有时候学生团契组织布道会,请ECM同工传讲信息。
  • 坚持圣经原则:在日常生活上面,最明显的是在男女关系上,坚持圣经的圣洁原则。开始的时候很不为学生所接受,甚至基督徒学生也多少认为是小题大做,但是靠着圣灵的责备、鼓励和加力,信徒开始过全新的圣洁生活,团契在校园里成为一个分别为圣的团体,阳光、积极,为人所羡慕,福音也因此得以传开。
  • 全人关怀,亲情福音:ECM的工人都与学生住得很近,季宣、短宣工人一律与学生同住一个公寓或一个学生宿舍房间,关心他们的学业,参加他们的论文答辩,甚至与和他们讨论论文,修改英文。ECM的工人疼爱学生,不但教导他们神的话,也陪伴他们走过人生低谷,好像自己的儿女,弟妹,也经常被他们称呼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 团契间连点为网,互相关怀:八个团契间有血脉相连的亲密关系,不时彼此拜访,在属灵上,生活里互通有无,彼此扶持,使本来没有牧者常驻的孤单小团契间,成为一张紧密的爱网。团契间彼此鼓励,用同样的材料每天个人灵修,营会时有圣经竞试。
  • 蒙恩后立即服事学生团契承担事工责任:因为学生流动性大,不得不加速训练,各项服侍不断的旧人带新人,使信徒在服侍中快速成长,到离开团契以后,仍然能够爱主服侍主,到现在为止,从ECM团契出去到德西或国内的信徒多能持守信仰,继续在教会中服侍,甚或开始福音事工。
  • 联合众教会,动员工人,共赴大使命:从2005到现在2008年底,已有四十位多位季宣(每年来一个学季)或短宣工人,通过ECM到德东,他们从美国十州的十几个教会,来服侍分散在不同城市的八个团契。

 

挑战:

  • 教导牧养:快速成长的学生团契,紧急需要大量的圣经教导和关怀牧养,才能长时间继续成长。
  • 领袖培养:目前有几位学生同工,已经在团契中扮演非常成熟的牧者角色,有两位已经在接受神学装备,预备全时间服侍主,还有一些也有委身,我们亟需更积极的培养他们,成为以后教会的骨干,若是神允许他们留在德国工作,更可以成为以后在德国拓荒或建立华人的教会的主力。
  • 培训中心:供20人培训所用

因此需要增加一对常驻工人,两对季宣,若干短宣工人,特别需要有拓荒热忱的工人,也需要更多的祷告和财力支持。

 

 

德東莊稼已經發白,北美工人趕快上路!

 

一.人生新路,服事第二春

一位北美教會的長老,平時工作忙,教會服事忙,還要出門領會。但他卻連年欣然前往德東,他說﹕「當時我正在尋找有效服事的途徑,我個人和教會,都需要新的挑戰和突破。北美大陸留學生對于福音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的渴慕﹕90年代裏,學生們搶著看海外校園;這幾年,他們來教會卻只為了吃頓飯,吃完就回家上網,教會的福音同工常有無力感。相反的,德東的服事讓我覺得用了自己很少的時間,卻點燃了別人的生命。」

 

過去的四十年裏,北美教會經歷了聖靈不斷的工作﹕在60和70年代台港的留學潮裏,聖靈感動大批的留學生在查經班裏信主。80及90年代裏,查經班長成了教會,聖靈又用這些教會,在大陸留學潮裏,帶領大批大陸留學生歸主,給教會帶來挑戰和新血。到了2000年代,中國留學潮以高于北美數倍的威力湧向歐洲。在歐洲,在德東,留學生在艱難中渴慕福音,莊稼已經發白,工人等各種資源,卻貧乏到僅僅是美國的幾百分之一。

 

同時在北美,許多教會蓋起了美崙美奐的堂屋,信徒精研聖經知識和神學,教會裏人才濟濟,信主多年的基督徒還只有機會參與事務性的服事。同時年輕一代的慕道友,對福音沒有了過去的渴慕。教會事工在計劃和預算中穩定的進行,不知不覺間「信心」的空間縮小了,教會的成長緩慢了。

 

在這2000年代,神是不是要北美的華人教會,在得天獨厚了幾十年以後,來分擔今天宣教工場的責任呢?就好像每天享受大魚大肉的富人,分出一點點的富裕,使那些在風雨飢饉之中的窮人,就是我們在歐洲的骨肉之親,得到安慰和飽足。求神幫助我們把握時機,到歐洲金燦燦的禾田裏,為主的福音付出愛心和生命吧!特別求神感動一些蒙恩多年的信徒,德東的禾場可能是你正在尋找的奉獻祭壇。你可能要暫時放棄習慣的環境,北美舒適的生活,和一些累人的旅遊。但是你會有更多機會服事主,更得到愛心上的激勵,更單單依靠主,更經歷主的大能,更享受跟主親密的關係。

 

二.季宣接力,短宣配合

其實北美教會裏,現成有一批人才,是宣教工場所亟需的。如果安排得合適,不但不會因為他們走入宣教工場,使教會缺人,反而可以讓教會因為他們的去,得到更大的祝福。這一些弟兄姐妹或牧長,有很多共同特點﹕他們正在快退休或剛退休的年齡,身體仍然健康,兒女已經長成。他們長於貧困,習於勤儉刻苦,容易過簡樸的生活。他們從留學生的自我奮斗到事業有成,是希望不斷成就的一代。他們即使退休,仍然不甘心就此美衣美食,觀光旅遊,他們還希望能為主成就點什麼。他們有較為成熟的靈命和多年服事的經驗,正在為自己和教會尋找服事上的突破和新出路。或許他們可以考慮,退休以後(甚至提早退休),以宣教工場為服事的第二春。

 

就德東校園事工的實際需要來說,大部分的學生每年只有上課的時間(四月到六月,十月到十二月)能參加聚會,其他時間要大考,到德西打工,或者回國探親。就北美五六十歲已退休的信徒來說,可能因為教會,個人健康,年邁父母或小孫兒女的原因,也不能全年出去工場。如果這些工人能夠配合德東的學期,每年輪流去一季接力,再帶動教會裏較年輕的短宣隊來支援,就能幫補若干個德東團契大部分的需要,分擔全職宣教士分身乏術的難處。

 

季宣接力、短宣配合的模式有很多好處。季宣工人,每年去同一個工場,因著他們的靈命,經驗,學識,和留學生的背景,能夠有效的服事德東的留學生。不僅如此,他們還能把工場上的熱力和挑戰帶回教會,帶動短宣,使季宣和短宣有良好的銜接,成為一個團隊,共同照顧一個團契或地區。這樣不但滿足了德東校園裏的需要,而且為教會找到了最有效的短宣工場,激勵教會的成長,甚至培養了年輕的宣教士。此外,這種模式,是最節省經費的宣教,因為這一些退休的專業人士,通常有自己的退休金和醫療保險,不會加重教會太多的負擔,卻能彌補華人全職宣教士大量短缺的現實。他們在工場服事的時候,使較年輕的弟兄姐妹,在教會有更多機會操練恩賜、擔當責任,教會因此接班有人,不致斷層。

 

宣教史上每逢人口大遷移的背後,常常是上帝全能的膀臂的引領和恩典。中國知識分子在中國信主難,上帝就把我們連根拔起,帶到海外,讓我們脫掉一切桎栲依靠,從頭思想人生,認識真神,我們這些留學生就一批批的歸給了主。德東的學生大多數每年回國探親,幾年之後更必須長期回國,基督徒的學生有許多已經在探親或回國定居時把福音傳給了他們的家人朋友。是不是祂的計劃是,帶一波波的中國知識分子到海外信主,然後讓他們從海外至終把福音帶回中國大陸的知識界,推動中國的福音化呢?

 

德東有幾十個校園需要工人,每省以兩位工人開始計算,五省一年各兩季,每年就需要十對季宣工人。你願意參加這個隊伍嗎?用2004年十一月十二日《使者》一篇文章的話來說﹕「若是北美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專職人士,能聽到歐洲的馬其頓呼聲,在人生下半場,從成功的事業轉而再創人生新高峰,把晚年奉獻給主,必將經歷更燦爛、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樣,我們很快就能組成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精華、最資深的宣教團隊。」(第24页)

 

華人的留學生繼續湧入德東,湧入歐洲。仇敵的陷阱滿佈,更多的學生將要陷入頹廢、沮喪、和黑暗。讓我們這些蒙恩的人学习救主耶稣的样式,帶著福音,活出福音,进到德东,进到欧洲,关心陪伴那里的孩子们,就是我们的骨肉之亲。让我们從仇敵手中將這些孩子奪回,除去捆綁,進入光明。讓我們響應神對我們這個時代大使命和大诫命的呼召,盡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加速普世華人宣教的進程。讓我們藉著走出去,看見神奇妙的作為,挑旺我們愛主的心,復興北美的教會。讓我們看見新的一波留學生被福音得著,從歐洲、從德東把福音的種子帶回神州大地。

 

來吧,讓我們都去關心欧洲的孩子們!

 

 


 

《环球华人宣教学期刊》第十五期,2009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