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應用

泰北难民村的宣教反思与建

張友忠牧師

(新加坡恩泽堂长老会宣教牧师)

 

引言

1950年起直到今天,一批因着战争,从中国云南省逃亡的中国难民,落脚在泰国北部的山区。他们保留着传统的华人习俗,以华语(普通话)或云南方言作为他们主要的语言,生活在相对落后、土地贫脊的农村中。笔者的教会自1989年起,开始接触这批难民,向他们传福音,带领了一些人信主。之后,更断断续续地差派短宣队前去帮助他们,至今先后已接触了十来个难民村。到了1998年,教会的宣教部定下以植堂建立教会的方式为教会在国外的主要福音策略,我们选择了其中四个泰北难民村为教会的设教据点,较全面地展开宣教工作。然而,经过了一段工作期,教会却发现:因为难民村没有什么工作的机会,当地的青少年一到十六、十七岁,都纷纷跑到城市,特别是曼谷寻求发展。因为在城市并没有什么教会可以接待和牧养他们,不少青少年因此误入歧途,男的被毒贩利用,走私毒品,一些被捕而下在监牢里,有的甚至被泰国警方开枪打死;女的则被欺骗引诱而出卖肉体。在这些青少年当中,一些还是笔者教会的短宣队队员所认识和带领信主的。为着这群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笔者教会于是在2002年,在曼谷开始了一个布道所,召集和牧养他们。

笔者认为:教会经过了这些年头在泰北难民村的事奉,应该对它进行一次神学的检讨和反省,以确定教会所作的是合神心意的事工;同时,也期盼能为其他有意在泰北难民村发展宣教事工的教会,提供一些建议,一同开拓天国的事业。中色神学正为这个反思提供了最佳的方法论。

 

一、                 群体的形成----泰北难民村过去现在

 

泰北难民村的华裔,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内战后所生下孤儿,身世可谓凄惨可怜。

 

1国共之争

1950年,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国民党残余军队发动进攻,使据守滇南的国民党第8兵团势如山崩,数万人被歼于元江河谷东岸,残部纷纷逃窜。该兵团第8237709团的2000多人,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向西南方向溃退。由于解放军穷追不舍,他们被迫渡过红河上游的元江,越过中缅边界进入缅北。他们在没有向导、没有道路的情况下,经过了一片方圆数百里的原始森林;在到达缅北小猛棒时,兵力已损失近半,只剩下不足1000人。在小猛棒,他们与另一支国民党残余部队,由副团长谭忠带领的第8兵团2693278团约500人会合,合并起来,成立了中华民国复兴部队

起初,这支部队并不受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所重视。可是缅甸政府却对这支驻扎在小猛棒的异国部队深感不安,并且终于派出大军围剿。出人意料的是,缅甸政府军居然惨败。战败之后,缅甸政府不得不与李国辉议和,双方几经讨价还价,缅甸政府只得同意李国辉率部转移到靠近泰国北部边境的猛撒。中华民国复兴部队打败缅甸政府军的消息传到台湾,立即引起当时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的高度关注。蒋介石召见了原带领第8兵团李弥将军,封他为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命令他返回缅甸,召集部队,准备反攻大陆。李弥到了缅北后,将原第8军残部和第26军残部合并为第26军,709团升为193师,278团升为93师。由于两支部队一个叫93师,一个师番号193师中也包含93数字,结果被当地人统称为“93。直到如今,也仍有当地人称泰北难民村中的前军人为“93

在李弥的领导下,这支军队还曾一度反攻云南,也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在解放军的猛烈还击下,他们又不得不退回缅北。反攻云南失败之后,为了从长计议,李弥在总部猛撒开办了一所反共抗俄军政大学,训练下级军官,并在东南亚各地招收学员,学员最多的时候曾达2000人。后来在金三角赫赫有名的坤沙,就是第一期的学员。他们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北到缅甸密支那,南抵泰国清迈府,东达寮国山区,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超过台湾将近7倍之多,队伍也迅速增至3万多人,除从大陆逃出来的原国民党官兵、旧政权人员外,连盘踞山头的土匪、土司武装也纷纷前来依附。

李弥在金三角大肆招兵买马以及反攻大陆的种种活动再次引起缅甸政府严重不安。19533月,缅甸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这是金三角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缅甸政府军出动1万以上的兵力,但再一次又被国民党残军打垮了。缅甸政府于是转向联合国起诉国民党军队的侵略,促使第7届联合国大会做出了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金三角的决议。在国际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只得撤军。但是,蒋介石并不想真正放弃这个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反共基地,他在缅北仍留下重新被整编的5个军,兵力仍有2万多人。

196011月,缅甸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协议,决定由解放军跨境作战,清剿这股残军。这次战役,国民党残军节节败退,并被迫往寮国、泰国边境方向撤退。与此同时,缅甸政府根据台湾仍然在给国民党残军空投物资为证据向联合国提出控诉,联合国再次做出决议,要求蒋介石政权将在缅部队撤回。在这种局势下,国民党当局只得再次撤军。然而,由李文焕和段希文所率领的第3军和第5军共5000余人,却仍坚持不肯撤台。他们坚持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李、段二人担心到了台湾保不住军长职位;有的说是残军已多在当地成家,不愿意去台;还有的说是蒋介石仍希望这支军队能成为反攻大陆背后的一把尖刀。但无论如何,在表面上,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发言人是声称,撤军已告完毕,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番号取消。所剩残余约数千人,均为擅自脱离部队者,台湾国民党政府方面不为其行动负责。而实际上,国民党政府也从此不再为这支军队提供补给。这支被遗留下来的孤军便是泰北难民村华裔的前身。[1]

 

2、异域之民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孤军不得不另谋出路,他们倾巢出动,打通萨尔温江走私通道。经他们武装护送的马帮开始源源不断地将各种走私品送达寮国、泰国和缅甸以及周边国家。此外,他们的眼光也转向了鸦片和鸦片的贩卖;虽然,接任段希文第5军军长的雷雨田说他们的部队仅是为鸦片商人提供保护,但不少的材料和文章都说国民党残部直接卷入了鸦片的买卖。总而言之,这支部队是开始从鸦片贸易中获利,并利用这些经费来供给部队,成为此后金三角地区武装组织中以毒养军的鼻祖。罂粟种植面积在金三角大幅度地增加,1949年以前,金三角鸦片产量仅为37吨,这个数字与当时东南亚各国鸦片产量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1959年,金三角鸦片产量也只有60吨,这个数字仍然不是很大。但1970年,金三角的鸦片产量突破1000吨,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2000吨,令全球震惊。90年代金三角鸦片突破2500吨大关,成为全球最大的毒品王国。[2]

另一方面,为了在泰国的居住权利,段、李二军在1967年向泰国政府投诚,象征性的交出一部分枪械,仍保留了部份武器,协助泰国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部队作战。1970年,他们因帮助泰军消灭了叭当的反政府游击队而被泰国政府收编为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1981年又协助泰军攻占了考牙山游击队据点;在这场战役中,孤军大部分将士都已年过40,却不得不再披战袍,在异国充当炮灰,成为征剿游击队的主力。虽然最后战事以胜利告终,但出征的将士却死伤过半。[3]孤军用鲜血和生命终于换来了泰国政府的承认。此役之后,泰国政府给阵亡家属和负伤士兵发放山民证,允许他们留居泰北山区。泰国的山民证分3类:粉红色的只给山地少数民族中的大傣族人;蓝色的给其他少数民族;发给孤军及其后裔的是桔色的。前两种证几乎与泰国普通公民证同效,持证者在全国旅行、谋职基本不受限制。但持桔色证的孤军及其后代只能在本县活动,出县必须经特别申请批准。[4]

1977年台湾星光出版社将知名作家柏杨按着孤军的这段历史,假借邓克保署名、以第一人称写作、从1961年起连载于《自立晚报》的血战异域十一年的小说,易名为《异域》,再次出版。这一本小书的再版再一次引起在世界各地华裔,尤其是台湾对泰北难民村的关注。1982年,柏杨亲自深入泰北,并在《中国时报》以《金三角、边区、荒城》为题,发表多篇报导。从此,许多支援救济泰北孤军的组织和运动纷纷成立;先后有由国民党官方成立的中华救助总会泰北工作团、香港神州青年服务社发起的泰北中国儿童教育及服务基金、《宇宙光》杂志社的送炭到泰北活动、天主教明爱基金会设立的泰北文教服务组、慈济的泰北三年扶困计划、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的援助泰北难民村生活等等。这些组织对难民村的援助从交通、水电、通讯、卫生、教育及农业生产,包罗万有。所付出的资金也相当庞大,单是中华救助总会泰北工作团从1982年至今,便在这些计划中投入了五、六亿新台币,造桥铺路、将茅草屋改建为砖瓦屋,引进农业技术,期盼泰北难民村能以苹果、茶园取代鸦片,以鲜花取代毒草。此外,今日泰北难民村的61所华文中小学和许多的孤儿院,大多也是这些组织所支助建造,而教师们的培训是从台湾派专人来负责,教师们的薪金是台湾所资助的,课本是台湾所提供的,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保送到台湾深造。[5]与此同时,许多宣教机构和教会也是在这个时期差派宣教士到泰北事奉,这些宣教的活动,也多少加入了经济上的援助。一下之间,泰北山区热闹了起来,并且因为这么多组织组团的到访,使到某几个较著名的难民村,尤其是第5军总部所在地美斯乐,更是发展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有卡拉OK、三温暖等等,还有一所段将军大酒店,以国民党村为标榜吸引游客。台湾国民党对泰北难民村的支援,简直与支助本国的贫困人民没有太大的差别,难民村的华裔根本就是国民党的异域之民。

 

3台湾变色

由於台湾当局的支助,表面上,泰北难民村村民的生活是比以前好得多了。但事实上,一部份在山区较深入、较不为人知的难民村,特别是一些仍控制在毒枭手中的村落,村民们的生活仍是三餐不继的。目前,泰北地区共有91个难民村,华裔难民约6万余人,他们大多集中在清莱、清迈地区,邻接缅甸、寮国边境,大部份已是当年孤军及眷属的第二、第三代后裔。由于泰北群山仍多属原始未开发地区,除了少数几个较有名的以外,多数难民村的房舍仍是以非常简陋的竹和禾草搭盖,村民大多只靠种植饲畜勉强维生,生活普遍艰苦。[6]然而,对他们更大的打击是台湾政治的改变。2000318日,台湾反对党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重挫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副总统连战,当选为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长达55年的统治,也逐步砍掉了国民党执政时所分发泰北难胞的预算。到了今年2月,声称在泰北投入经费最高、组织行政最强、对泰北资讯和民情掌握最深的中华救助总会泰北工作团,在经费不足下,于美斯乐完成了泰北义民文史馆的工程后,也宣告撤退了。[7]

另一方面,随着90年代,东南亚地区一些原是非常封闭的国家,如缅甸、越南、柬埔寨、寮国等的逐渐开放,许多原先在泰北积极投入宣教事业的机构与教会,也逐渐将重心转离泰北。这是因为在那些原是非常封闭的国家,资助宣教士和教会所需的费用远比泰北来得少,所能接触到的群众也远比泰北来得多,如在泰北资助一位当地的同工所需的费用,在越南可以资助五位,在缅甸可以资助四位;而单是以华裔居多的越南的胡志明市和缅甸的曼德勒省,人口都各有6百多万,反观泰北,最大的难民村,如美斯乐也不超过一千户,全村最多也不过67千人,就是整个清迈省也只不过是有150万人。再加上泰国教会也比这些国家来得多,只是华人教会便有70间,缅甸稍微多一点,但也比泰国少,只有62间,越南更是只有8间、柬埔寨只有4间。[8]单从这些数字,就很难责怪宣教组织和教会转移他们的宣教的工场和经费了。然而,这样一来,泰北难民村所面对的问题就更大了。

 

二、                  方法论简介----家庭延伸神学论的意义与内容

 

本文是以温以诺博士所倡导的中色神学家庭延伸神学论为依据,对泰北难民村的宣教事工做出反省。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家庭延伸神学论;而要了解家庭延伸神学论的意义与内容,首先就必须了解什么是家庭神学论

 

1、家庭神学论

家庭神学论类同西式神学之教会论。在方法上,家庭神学是以圣经真理为基础,以家庭为主题,以该民族之文化传统为背景,系统地进行处境化神学性的探讨。中式家庭神学论,则以华人传统家庭为主题,华人文化传统为背景,华人思维方式及惯用语词,系统地进行中国色彩的神学探讨。在内容范围方面,家庭神学则可从神观、人观、救恩观、教会观、末世观等五项理论要点,以及关系论、生活论、意识论、运作论等四项实践原则,按系统神学及汉学的研究,就其在家庭关系及观念方面互通之处来进行阐述。

就理论要点方面:基督信仰重视三一真神的教义中的圣父与圣子的关系,而华人传统文化是属父系、父权、从父居,长子制的亲属关系制度。以父子关系为人伦关系的轴心。神为人类的天父,耶稣在公祷文中教导信徒要称神为我们在天上的父。而神为天父的真理是中国理想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基础。这世界是天父的世界,神为家主,人类则受托代办为管家,为神治理家业。并因着神的恩典怜悯,信徒从耶稣得着救恩,修补了神人之间的破裂关系,成为神的家属。而按圣经教导,教会是神的家,是我们天父的家,超越了人间种族分歧、地理分别、语言隔膜、年龄差距、性别相异、个性相反、国籍才学相差的众信徒,因信称义同作神的儿女,蒙召得救成为神家里的人。信徒是亚伯拉罕的真后裔,因信作神儿女为后嗣。彼此间生命相通及真诚相爱,不但拆去了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更彻底清除华人仇外鄙视异族的文化污点。大家有着共尊天父、同拜真神、教会一家、互为手足、同甘共苦、互为肢体的美好教会生活,此等从神生而共享天福,相互间有忘我舍己的爱的团契与真情,远超乎以自我为中心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以光宗耀祖咱家至上的家族主义更健全。信徒将来更是要在天上共享家庭团聚的欢乐,同庆羔羊的婚筵

就实践原则方面:华人文化是关系至上,尤其看重家庭间的关系,兄弟间相互倚赖、生死与共、齐一合群等。而三一真神则是家庭关系的模范,圣父为首及统治、受圣子尊从。圣子顺服及遵从圣父,以至于死后救赎世人,谦卑降世而得尊荣,是家督的典范。信徒由圣灵而生,从祂得安慰,并领受祂的引导和教训,是家庭的美好榜样。华人家人同居共处,家常生活,必须按着家法、家规,因此家教非常重要,同受家道,共保家园,以求家和万事兴,彼此间融洽共处,合力处理家务,家属彼此相顾,小心照管家事,竭力增置家业,细心关怀家眷,努力显扬家声。而家人同奉基督为一家之主,以圣经真理为家规家法,以圣经为家书,以圣经记载的典范人物为家传,以家庭崇拜为家庆,一家人按着圣经教导共同生活,必能实现华人心中的美满家庭生活。华人以家庭为其终极意义,为家庭而负出一切的意识形态,也当从家庭神学作进一步的探讨。中色家庭神学的发展,将为传统华人家庭制度运作时所显出的负面:如父权至上、重男轻女、压制个人自由等严重病态提供出路,使之脱离传统家庭数千年来的困锁。[9]

综观以上从五观四论两组分题的讨论,中式家庭神学的确是透过圣经真理的光照,吸纳华人传统文化中的精采优点,去芜存菁地发扬其优美灿烂的一面,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教会的布道、差传、牧养、植堂、辅导等处,建立以神为信徒的天父,信徒主内互为弟兄姐妹的属灵大家庭,亦即神的家,也就是教会。

 

2、家庭延伸神学论

家庭延伸神学论类同西式神学之差传学。既然神为信徒的天父,教会是神的家,信徒主内互为弟兄姐妹,这是一个超越时空、跨越文化、兼容各族的属灵家庭家庭延伸神学论便是系统性地探讨有关这属灵家庭的增长(质与量)、开展(时与空)、处境(福音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等的神学探讨。内容包括差传布道、教会增长、天国天家等分题。

 

三、                  家庭伸神学论的应用

 

笔者的教会在国外的宣教策略以植堂建立教会为主。而在某个群体中或地方建立教会之前,首先就必须要能进入这个群体之中,接着是布道、领人归主、栽培信徒、设立领袖来治理教会,然后再帮助这个教会继续的延伸,成为另一个有宣教使命的教会。以下的篇幅,便是依据家庭延伸神学论,对笔者的教会在泰北难民村的宣教策略作出的反省和建议。

 

1、关系的建立----国民党名人基督徒的介绍

中国文学及文化属高处境类型,因此造成关系至上的风尚;人与人之间的来往,相互的接纳与否,最要紧是看彼此的关系如何;正所谓只要有关系就一切都没关系,如果没关系就一切都有关系。并且因为中国人爱面子及求荣辱的习尚,造成不论男女老幼,都追求光宗耀主,留芳百世,也叫传统的中国人对那些能使自己家族获得荣耀的先贤先圣加倍地尊崇,对在自己人中出了个显赫一时的名人,也会感到无限的光荣。这些名人的所做所为往往成为后辈所效法的对象,家中的长者也常会以这些名人的光辉的表现来激励年轻的一代要多加学习,一般人也会因为你与他们所敬仰的人有关系而改变对你的关系。固然,藉着这些与名人攀关系来博取人给你面子而善待你是不可取,但藉着这些名人的善行,来激励人效法他却没有任何不对,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作法。

使徒保罗也教导我们: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有思念……都要去行(腓4:8-9)。希伯来书第11章更是以许多犹太人家族中的名人的见证来鼓励当时的犹太人要坚定的信靠神。希伯来书的作者以这些名人与他所面对的群众拉近关系,诱导他们接受信仰,也正是出于犹太人对先贤先圣是非常尊崇的原故。保罗在传福音时,也常常从关系着手,他总是先到与他有关系的会堂中传讲基督,再进一步把福音传开。先与要接触的福音未得之民建立关系,是在华人群体中做宣教的工作很重要的第一步。而藉着所要接触的群体所敬重的名人与他们建立关系,则是在华人群体中很有效的方法。

目前,泰国的70间华人教会主要都集中在泰北,因此,泰北地区的91个难民村中,大多数都已经有了华人的教会,但也有一些难民村仍然是不允许基督教在村中的传播,更有一些是全村人信奉回教的回教徒村落。此外,佛教、一贯道在泰北的影响也非常的大,基督徒在泰北难民村里仍是个少数的群体。过去,要到泰北传福音是一件得冒生命危险的事,那里除了有华裔难民,还有郸邦、缅共和毒梟等的军队。事实上,在泰国为主殉道的宣教士并不少,好一些还是在暴力下被绑架撕票或被强盗杀死。[10]但是现在要进到那些己有教会的村落传福音己经不太困难,有些地区还有泰军的保护;不过要进到那不允许基督教传播的村子,却仍然是要下一般功夫去与他们建立关系。在难民村中,村长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没有村长的许可,甚至是旅客都得在太阳下山前就必须离开。因此要在这些地方进行布道的工作,就非得从村长着手建立关系不可。这些村长都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们也或多或少与国民党93师有关系,对国民党都有一定效忠的程度,以致于这些难民村都被外界称为国民党村。

另一方面,所有的难民村多少也都从国民党得到帮助。最明显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村子中的主要马路或石桥是国民党的中华救助总会的贡献,在这些建筑设施旁边都会有立碑说明这是某年某月某日由中华救助总会所奉献建造,马路或石桥也是多以仁爱路中正桥等国民党人熟悉的名字命名。在一些较为富裕的村民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先辈与蔣介石合照的照片挂在客厅的正中,有些还挂着孩子被保送到台湾就读的毕业照片和文凭。所有的华侨华文学校,在校门囗的旗杆上挂的可能是泰国国旗,但是在校务处或教师休息室,都一定挂着中华民国的国旗,所有书籍都是繁体字,学生们唱起《中华民国颂》时都是精神奕奕,朗朗上口的。

我们可以发觉,虽然较年轻的一代对国民党的识认不多,但难民村中的仍然掌权的老一辈,提起国民党的名人却是十分尊重的。笔者便曾一次无意间带了一些国民党中基督徒名人的见证小册子到难民村作布道工作,发现这些小冊子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尤其是年老的一辈。其中有不少更因为听说国父孙中山和先总统蒋介石是基督徒,而改变了对基督教的观点,并且愿意听你向他传讲福音,也有的因此信了主。向泰北难民村的华裔介绍在国民党内的基督徒名人,是打开这扇福音大门最徍的敲门砖,因为这些主内弟兄姐妹的见证能帮助我们与难民村的华裔建立美好的关系。

 

2、汉字布道法----方块字中的福音

在认知的方法上,中国人与欧美人仕有着不同的思维进程。一般来说,欧洲人惯于抽象构想,立论定思,惯用演绎。美国人多重验明实据:客观资料的收集,查究事理的因果,讲求统计及数字,常作线形归纳思维。中国人则具亚洲背景,常用思维方法进程是:采直觉(主观)方法,重本质倾向,循演绎程序思维。如儒、道二家同认智慧及真理来自细察自然,主观地直觉性演绎而来:故应求自然,鉴古知今,择善而从。中国人的思想,不重客观分析自然,科学求证万物,而是以心感通天地,以情连系万物,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种认知的思维,宋儒又将之发扬光大,朱熹便曾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又曰:有是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中国人认知的治学方法,便是所谓的以意逆志论,是意会性的。[11]而所谓意会,就是以意相会,即用直观、直感进行体验,体会,凭藉想象、意念进行领悟、领会,而不是以言相传,即不用明晰、确定的概念进行表述,更不是进行定量分析或定量运算,强调的是接受主体对客体的妙悟,讲求的是入其境、出其味、得其义。

中国汉字的起源,在古书中,一般都说是由仓颉所造,只是说法纷纭不一,有的说是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说是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还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只是近代中国人都认为这种种传说并不靠。据考中国古工作者于50年代,在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挖掘出来绘画、雕塑、装饰品古艺术作品中所刻划的符号,认定中国人所使用的方块字至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说文解字》称中国汉字是按照象形、指事、会意、谐音、转注、假借六个方式造字。[12]所以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说出一个意义来。而要了解中国汉字的意义,是需要用一定的意会性;例如:太阳(日)和月亮(月)在一起表示光,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是等等。奇妙的是:一些汉字竟然与圣经的故事异常的吻合;例如:二木之下一女择果是为字;我在下,羔羊在上,我献羔羊,羔羊盖我,是为字等。远志明便索性说这是先祖们的神圣记忆和奥秘传说,也铸进了汉字中,为要使后人可以领受其中的妙道。[13]使用这些汉字来向中国人传福音,常常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向在泰北难民村的华裔更是如此。

用汉字来向华人传福音,也并非现代人所创。宋尚节讲道时,便曾以字说是在字架上钉着个大,便吸引其他来跟从;葛培理在新加坡举行大型布道会,也指出方上只剩八口人的字,就是大洪水时,只有挪亚一家八口进入方舟而得救的故事;李美基和鲍博瑞更合著了《孔子未解开的谜》一书,表明有许多中国文字与希伯来圣经记载了同样的事实。[14]使用汉字中的福音故事向泰北难民村的华人传讲基督,远比其他布道法有效。一方面,汉字是我们华人的宝贵遗产,另一方面,从这样来认识福音又与华人传统的认知思维相近。我们也实在很难用《四个属灵定律》去告诉这些历经千辛万苦的难民们:上帝在你身上有一个美好的计划;而《三元倍进布道法》一开口就是:如果今天晚上你就死了,对他们更是大吉利是。

用汉字来向泰北难民村的华人传福音,固然是好办法,然而,笔者认为使用时却必须小心,切不可将此等同神特殊的启示,把仓颉造字说成是开启天机,因为仓颉造字毕竟只是一个神话传说;即使这是真实的历史,充其量中国人所知道的先祖的事迹,也只限于创世纪前11章,因为创世纪前11章是世界的历史,是所有民族回忆中共有的经历,但是创世纪第12章开始,便只是以色列人的历史,因此若说有关耶稣的事迹也在汉字中可以找出来,便似乎是把汉字的意义等同特殊的启示了。所以,使用汉字传福音应该把它看为是福音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中,神不断使用人类文化作为工具去彰显自己伟大救赎的恩典。从宣教的角度而言,神确实通过使用人类文化以达成其拯救世人的目的。如道成肉身是三一神通过人类文化去成就救恩计划,圣经的写成是三一神使用人类文化去宣告祂的救恩,而救恩的传播与延续更无法脱离人类文化的处境去完成。保罗在雅典传福音时,也是从希腊人所拜的未识之神这文化现象入手的。用汉字来向泰北难民村的华人传福音是一种福音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布道法。

 

3全家得救法----一家之主

在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习俗中,一家之主具有无上的权威;这是因为传统中国人重视道,在其伦理观中有百行孝为先的说法,在古代历史中有以孝治天下之传统,世袭君主制度有移孝作忠的教导。正如《孝经》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拜宗敬祖始于史前时代,嫁娶婚配的动力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子是父母之命,是父母在娶媳妇,不是自己在娶太太。华人不服兵役,不肯冒险,基于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有遗父母恶名,不出远门是因为父母在,不远行,父母过世,必须给于厚葬,且守孝三年等等,光宗耀祖是家人同心努力的目标,感恩报德是孝悌的表现,一切都是以孝为先,父母不赞同的事,传统的华人绝对不会去做。

传统华人的精神,原则上是与圣经的教导不相违背的,十诫中第一条带有应许的诫命,就是教导信徒当孝敬父母。可是当西方以其思想中非此即彼二分型的深层结构模式,将基督信仰带入中国,却使道成为人接受耶稣的拦阻。明末清初的礼仪之争便是把中国人逼进一个必须在信仰和孝道之间作个选择的死胡同,以致于到了雍正二年,所有宣教士必须从中国本土撤退,只能在澳门逗留的结果,使中国再次与基督信仰割绝两百余年,而家中信耶稣的人至今被中国人视为不孝子的,大有人在。

传统华人道的发挥,导致作为父母的一家之主有无上的权威,可以规定和限制孩子的一举一动的传统,在一些受西方人权、自由等思想影响的大都市的华人家庭里,是逐渐有式微的现象;然而,在传统华人思想依然非常浓厚的泰北难民村中,却是明显的。所以,在泰北难民村中作宣教的事工,就非得重视向一家之主传福音为开始不可。教会若是差派短宣队到泰北难民村中,应尽量有长者同往,只是差派年轻小伙子,就难免让对方年长的一家之主有我吃盐比你吃米还多的感受,造成传福音的自然障碍;若是差派宣教士前去牧养,最好是结了婚的中年夫妇同去,一来是因为未婚者在传统华人的看法中,始终是小孩;二来男尊女卑的恶习,也使男性传道人无法牧养女性信徒,女性传道人所传讲的又无法叫年长,尤其是男性的一家之主心服口服。

笔者教会曾在一个难民村布道时,从较易信主的年轻一代着手,打算先带领青年人归主,再透过他们信主后的好见证影响他们的父母辈,从而带领年长的一代也来接受基督信仰。但是这样的策略却是困难重重,因为青年人信主后生命和行为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泰北难民村那浓厚中国传统思想的青年人,不论结婚与否,也不论年纪多大,在父母辈的面前,尤其是父亲的面前,近乎连吭声都不敢,甭说要向父母传福音了;之后,原先信主的青年人,也多有因父母亲的反对,反复放弃信仰的。不过,笔者的另一个经历却截然不同:在另一个全村只有八十多户人家的小村落,教会差派第一支短宣队到访时,知道全村只有一个基督徒;但该次短宣队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弟兄同去,老弟兄初信主,年日不长,却得主恩宠,虚弱多病的身体渐渐康健,极其强壮;他的见证,村里的老人都爱听,村长也很敬重他。该次的短宣队是笔者的教会多次差派弟兄姐妹到泰北难民村传福音,最佳战绩的其中一次。之后,又得到一对中年夫妇到该难民村牧养当地信徒,夫妇两人的资质虽非上选,但信主的人数仍然不断增加,参加崇拜的人一时达60余人,另外有5位年青人被鼓励全时间奉献,至今己有2人神学即将毕业。这不过是七、八年前的事。

无可非议的,在泰北的难民村中,带领年长一辈的一家之主信耶稣,确实是比带领青年人信主较有难度的,但从长远的时间来看,却是比较有成果的策略。这是笔者个人的亲身经历,因为这个策略是与华人传统道相符合的。先带领一家之主信耶稣,也较能看到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的美好见证。

 

4一家人----关心他们的需要

中国文化以家庭为基础,如家庭大家家族国家、理想的四海一家。一家人中各人当看个人事小,以家为重,尽可能地保家声,顾大局,以忍为上,以和为贵。家人遭遇什么喜事或困难,当有乐同享,有苦同担。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当一同面对,是所谓的打虎不离亲兄弟,是亲情,是成为一家人应有的表现。这样的表现又应推己及人,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

圣经中的教导也要基督徒看顾家人的需要,因为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基督徒对人要有同理心,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而初期教会中,因着从父神而生的重生经历,信徒有了彼此相通神儿女的生命,与神家里的人更是相亲相爱,彼此间过着甘心情愿的凡物公用,有乐共享的共产主义式的生活(徒241-47),贫富均衡分配的社会主义式共处(徒432-35),历代为主内弟兄姐妹牺牲的殉道者,都是具体、真切而落实的属灵大家庭生活;又比华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以家族主义至上的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顾家违公的心态更健全和超越。

另一方面,从中色神学的人观来看,人的本质有不可见与可见的两部份。不可见的包括人的知识、情感、意志,且表现于思想、感觉方面,属于的灵界层面。可见的是血肉之躯,属于物质、自然界层面。一个健全的人的三个向度、三种动态和表现是相关互动且是不可分割的,整全的救恩是包括不同的部份,但只有在荣耀中才有完全得赎的完美光景。神拯救世上的人,其进行过程亦因人、因时而异,有些人经历神医病身体得治,始决志信主又喜爱神,另有人情感上崩溃时深感神爱,才决志信主,进而享受主爱。

因此,在宣教的事工上,不论从中色神学的家庭延伸神学论人论来说,当我们遇见所要布道的群体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处在极度贫乏的状况中,就不得不伸出援手,而告诉他们神爱你,平平安安的去吧!

台湾《宇宙光》总干事林治平在分享一次他带队送炭到泰北的经历时,提到他曾带领了一些水力工程师和内外科医生到一个回教村落去。一到那里,他们并不进行任何布道的工作,只是水力工程师帮村落把山上的水引到村子里,内外科医生则忙着诊病和开刀动手术。一连忙了几天几夜,到了主日前一天中午,他们向村长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希望明天能向村子借个地方崇拜。结果当天傍晚,他们亲眼看见村长和当地学校的校长,挨门逐户的去要村民明天一起去做礼拜。校长更请村民把几间茅草搭成的校舍打通,供他们使用。第二天,崇拜的地方挤满全村的村民,基督徒只得站到门外去。他们临时将崇拜会改成布道会,呼召人决志时,前两个几乎同时举手的,就是村长和校长,整个村子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基督徒村落。临走时,村民依依不舍,他们已俨然成为了一家人。

不过,笔者也知道一些差会,强调只传福音,不提供金钱经济上的援助,而这些差会清一色的都有西方的背景。一方面这应是西方神学非此即彼观念的影响,认定不能从经济援助带动传福音的天国事工。另一方面也确实在泰北有不少人是因为要得饼吃饱才信耶稣的,而一些传道人之所以全时间奉献的,更是因为耕田很辛苦,连重生得救的经历也没有,是到了神学院才决志信主。一些差会就是因为如此才定下只传福音,不给于经济援助的原则。所以,笔者认为要照顾泰北难民村人的需要,必须以帮助他们可以自立自养为大前题,切不可直接给与金钱的供应,免得他们懒散不工作,因为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过去,有的教会或慈善组织给当地人一些猪仔或小羊,让他们饲养,有的帮他们种咖啡、红豆、大蒜或姜,也有的开设手工中心,让他们制作手工品,帮他们外消等等,改善了泰北难民村华裔的生活。若有教会要在泰北难民村进行宣教工作,这样的援助是可以考虑的,它的确对在当地传福音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它能使村民感受到教会对他们的需要的关心,使他们与教会建立成为一家人的关系。

教会从关心泰北难民村华裔的需要进行宣教,让神家庭的延伸,还有一项事工是必须关注的,就是协助他们的子女完成华侨学校的教育。中国人重视子女的教育,一来是为了五千年文化的承传,二来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认为子女唯有受教育才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泰北难民村的华裔也不例外,而事实上,虽然他们并无法让子女们受高深的教育,但是他们的子女学好华文却是找寻出路的必经之道。当他们的子女在泰国政府办的泰文学校掌握泰文的同时又掌握华文,等他们成长到一个年龄时,就可以到曼谷的台湾人或香港人投资的工厂工作,那里需要大量同时会讲华文和泰文的双语员工;更幸运的,他们还可以到台湾去,台湾引入大量泰国劳工,需要精通华泰双语的人充当翻译或督工,台湾的工资远比泰国来得高。

泰北难民村的华裔因此不论多辛苦都坚持办华侨学校,让他们的子女到泰国政府办泰文学校免费就读,也有机会到华侨学校读书。每天天未亮,莘莘学子一大早就到华侨学校上课,到八点钟,又赶到泰文学校读书。傍晚放学后,匆匆回家吃个饭,又赶回华侨学校上夜课。一般都得上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泰文学校放假期间,他们还是得在华侨学校上一整天的课。过去,他们到华侨学校上课,都多少可以从中华救助总会或其他慈善机构得到帮助,但随着台湾变色,民进党执政,又加上不少慈善机构或教会转移阵地,他们得到的帮助就减少了许多。一些较偏僻难民村的华侨学校面对关闭的危机,不少较贫困的村民也开始无法替孩子们交出学费。

事实上,资助在泰北偏僻的难民村办学,所需的费用并不多,一间百余名学生的小学,一年不会超过20万泰铢,资助一名学生的学费,一个月也只不过几十泰铢。教会若有心在泰北进行宣教工作,可以认领一个难民村,以教会整体资助一所学校的费用,并鼓励会友认领贫困的学生,个别资助他们的学费。笔者教会的一个区会,便是以这方式资助一个难民村的华侨学校。教会还可以考虑为在当地所建立的堂会的基督徒青年设立奖学金,鼓励他们到一些福音机构的神学院继续就读,并在毕业后资助他们回到村中的学校任教,一方面为学校储备师资,另一方面也是引进一位宣教士到难民村的孩童中间做福音的工作。

以中式的家庭延伸神学论为依据,有计划地推动整全的传福音策略,全面关心他们灵、魂、体三个向度、三种动态和表现相关互动的整全不可分割的个体的需要,要看到所认领的泰北难民村基督化,是指日可待的。

 

5教导与栽培----完全地领到基督面前

泰北难民村的华裔既是典型的中国人,中国民间宗教对鬼神的迷信和风水堪舆传说,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祭拜天、地、国、亲、师。泰国的小乘佛教中的大小佛像也是他们祭拜的对象,总之,什么灵就拜什么,在难民村里是一个特色。这些思想也影响着当地的基督徒,笔者便在当地认识一位已经事奉七、八年的传道人,因为看到他所事奉地区的河水是由东向西流,便认定那地是凶地,那里的女人也格外的凶悍。而像这样完全没有根据的论点,在当地不论是否是基督徒都会相信。

过去,宣教士在带领村民信主后,便会为他们把家中的偶像除去,而在当地所谓的偶像,大都只是用一张红纸写上神明的名字,偶尔还会看到泰国一些高僧的照片。宣教士在村民信主后,会把这些红纸和照片除去,为他们做洁净居所的祷告后,会给他们另一张画着红色十字架的白纸,贴在原先贴有偶像的红纸的地方,却不多加以教导和说明。这种替代法,虽然一时之间能填补村民心中的空白,但也因此使许多信徒对信耶稣的认识,充其量只是换拜另外一位神明罢了。如今,这种作法已经成为泰北难民村村民信主的一个标记。笔者在当地带领人信主后,一定会要费一番口舌来解释:信耶稣是让主居住在你心中,而不是去要找那张画有十字架的白纸贴在厅中。在泰北难民村在带领村民信主以后,教导与栽培是不能缺少的。

在教导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的工作,要告诉信主的基督徒懂得分辨什么是纯正的基督教信仰,什么是从民间宗教信仰而来的思想,让他们认识不同宗教的差异,是很重要的。其次更为要紧的是:把圣经的基本教义教导让他们认识。在过去,笔者深感困难的,相信也是泰北的宣教士们所头痛的是:如何把那深奥而又非常需要用理性分析的西方神学思想讲给这些知识水平不是很高的村民认识。然而,中色神学却为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出路。笔者认为,本着既此亦彼的思维进路,不难叫他们了解什么是神人二性具备的中色基督论。此外,他们一些独特的历史经历,更容易叫他们从情感上对中色神学论的接受:如泰北难民村的93师为着反攻大陆忍辱在这片荒野丛林度日,期盼有一天光复中国,求得荣耀,也不难叫他们明白什么是荣辱救恩论。又如泰国政府因着他们的先辈抵挡游击队有功。让他们在泰北无依无靠时,得以有容身之处,也可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恩情救恩论。总之,循着既此亦彼型的华人意识形态,按照中色神学的思维进程来讲解的人论、属灵论、末世论等等,相信都不难叫他们理解。

数千年以来,是中国社会架构的基本单位,是传递传统价值观的场所。家人同居相处,有家规、家法、家教作为全家人的生活与伦理的指导原则。按中式家庭神学论,以为单位做为教导和栽培的架构,是最符合华人的社会与文化的。可是为了生活的原故,泰北难民村的青、壮年人一般都到城市求生活,村中除了少数无法取得通行证而留下来耕种的人外,大部份都是妇孺和老人。要以为教导的单位和内容,却并不容易。但是也因为这原因,泰北难民村的村民之间彼此照顾和依靠的需要也就相对的增加,加上大多是血亲的原故,村民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的比较亲蜜,反而更能体会我们同为一家人的感受。一旦教会得以在村中建立起来,基督徒做礼拜都会在村中房屋较大的村民家的屋前进行,有些还会在几个人的家轮流举行崇拜会,直到大家有能力把教堂建起来为止。以全体信主的村民为单位,教导他们:我们同有一位天父,同奉基督为家之主,以圣经真理为家规家法,以圣经为家书,本着神赐爱心为家道等,在帮助他们灵命的成长,可以起着塑造的作用。

从泰北难民村到城市工作的青、壮年人,都会尽可能在传统的华人节期,如农历新年、中秋节等回村中过节。每一次回村也至少呆个三、五天,或是更长的日子。在泰北宣教,应当看重这些节期,使之加上属灵的意义,如新年可取其万象更新之意,教导基督徒当经常在神面前自我反省,更新灵命。又如中秋节可取其月圆花好之意,教导信徒当彼此相亲、夫妻相爱、家庭和睦,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一的心。在青、壮年人回村其间,教会当举办特别礼拜,并鼓励信主家庭举行家庭崇拜,感恩欢庆。这对泰北信徒的教导与栽培,肯定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

 

6、属灵的战争----邪灵、鸦片的问题

中色神学中有关属灵战争的知识,在泰北难民村却都是活生生的实例。我们可以清楚看见属灵战争确实是在灵界、世界或外界、及内心世界三个层面中进行着的。

泰北难民村的村民都有华族祭拜偶像和迷信风水的习俗,那里自然也是邪灵活动猖狂的地方。笔者在当地多次短宣中,都有属灵战争的经历。但在当地被邪灵影响的人当中,表现却与笔者过去所认识的邪灵附身稍有不同。在泰北难民村中,一般受邪灵影响者理智上都相当清醒,只是连自己不晓得为何会用另外一个声音破口大骂,或者是忽然间全身发冷颤抖,笔者便看过一个当地传道人在一边奉主的名赶鬼的时候,一边用驱风油帮助那人镇定下来。还有另一种被邪灵影响的状况,是笔者亲身所接触到的个案,他们大多是在参加一个祭拜神明的庆典或佩带一些当地的一些符或神像后,便会忽然全身麻木,尤其是脸部会完全没有感觉。受影响者一般都不认为自己是受邪灵干扰,而只是认为是一种病。在笔者所处理的其中两个个案,一个是某村长的儿子,村长为他几乎花尽了许多从贩卖鸦片来的积蓄,仍不见效。另一个个案,是毒枭昆沙的马夫,受邪灵影响时,有村人传说他是得了爱滋病,结果除了一两位基督徒,全村人从此不敢与他接近,他的妻子还因此漏夜带着孩子逃回娘家。笔者是在分别两次带领医疗短宣队到泰北时,他们来寻求医治,但医生多方的诊断下,认为并没有任何疾病的征兆,而认定他们是心理的因素,然而在奉主耶稣的名为他们驱赶身体上的疾病后,却发现情况是有改善的,笔者认为这就是中色神学中所提到受邪灵的干扰、占据和造访,而不是拥有。

然而在泰北,更大与邪灵有关的问题恐怕是来自和鸦片有关的买卖。尤其是在一些落后偏远的村落里,村民没有任何得以维生的生计,他们的收入一般都与鸦片的贩卖有关。笔者教会带领信主的一位女信徒,是个寡妇,便因为被政府知道她私运鸦片而得逃到更深入的村落里去,留下一个也已经信主的孤女给她那仍然在祭拜偶像的家婆照顾,也从此不能到教会里去。另一位笔者向他传福音的,是毒枭昆沙的查账,他一年只需要三次到山寨里点查毒品交易买卖的收支,每次最多只是一、两个星期便使他在难民村里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他的家拥有一个很大的花园,整个建筑是用高级的柚木建成,房子里设计得美轮美奂,甚至还有特地从山下运上山的浴缸,家中还有多名使女供他使唤,笔者向他传福音时,他显得非常有需要,但三番四次来到关键点时,他却退缩了。当地教会的传道人声称是他的好友,也告诉我们凡有宣教队到访,他一定带他们去向这位朋友传福音,可惜为了舒适的生活,他这位好友始终在挣扎彷徨,不能跨出信主的那一步。这类的个案在泰北很多,村民因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在意志上薄弱无力,以致灵性倒退,或不能决志信主,仍被撒但黑暗的势力所控制,是一场激烈的属灵战争。

在泰北难民村宣教属灵战争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宣教士如果能掌握中色人观即此亦彼的属灵论,明白人的三个向度”(灵里、魂里、身里)人的三种动态”(知、情、意)三种动态的表现”(思想、感觉、行动),了解邪灵攻击人的方法千变万化,常从一方入手转接而牵连至他方,在处理属灵战争的事上会得益良多。有辨别诸灵恩赐的,自然更占优势;没有辨别诸灵恩赐的,应多从各方面了解受害者身、心、灵、社交等实况,综合跨科际的知识及方法(如神学、心理学、人类学、医学……),藉着禁食祷告,尝试奉主名试验诸灵的程序,进行整全的辅助及治疗。对当事人必须带领他决志信主,恢复与父神的关系,避免灵命有破口而导致失防,最终无法根治,贻羞主名。事后更应积极协助受害者,培育灵命,进行多方面的跟进工作。

作为差传的教会也当认识中色人观的属灵论,除了教导与栽培外,当尽力协助难民村的村民解决温饱的问题,改善他们生活的状况,使他们不至于为了三餐,只得为贩卖鸦片的毒枭偷运或卖命,最终连灵魂也贩卖了。但也要小心,免得经济上的援助又被撒但使用,成为使人跌入试探的绊脚石。有关这方面在上列第4点:成为一家人已有详述,在此从略。

 

7、教会的治理----家长式与民主式

在泰北难民村建立教会,要设立长老执事来治理,倘若按一般城市教会的方式处理,将会面对很大的困难。

1985年起便在泰北事奉的香港宣教士林镜初牧师曾告诉笔者,他所创立的满堂村教会选举执事时的困境。满堂村算是泰北一个较大的难民村落,信主的人数虽然不少,能干的却是不多,要从当中选出执事来治理教会更是寥寥可数。一两位比较能干的会友,未信主前已是两个女人的丈夫。要选举他,不合圣经的教导(见提前3212),不选举他,众人又多对他有所尊从。而林牧师是浸信会的传道人,按教会的法规行事,选举执事是要通过全体会友提名和投票通过。林牧师说:在选举提名时是多么担心那有两个太太的弟兄被提名,那不知要废多少口舌来解释。林牧师处理的方法是:提名那有两个太太的弟兄的其中一位爱主的太太出任执事;但这也在选举后给他带来不少谣言,说他只选女性,不选男性,居心叵测。而村长没有当选也带给他许多头痛的问题,如一些人会因此不再来参加崇拜,结果是带来教会的亏损。[15]

笔者的教会属长老宗,按长老会的法规:被选立当长老执事的,以三年为一任,再选可连一任,之后为了提拔新血,当让贤一任,方可再被提名。这一方面的切是为了提拔新秀,另一方面也是因神学的原故。按加尔文神学的立场,长老宗认为人之所以配得事奉神是因为人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的,是尊贵的;但同时人也是个罪人,他会因掌权治理而腐败自守;所以在体制上必须需要有一个彼此监督的系统,因此长老会的教会治理是采用会议制度,由主理牧师当会议的主席,但一切的会务决定必须至少得参与会议者的二份之一票通过,方为有效。而主理牧师也必须在每一任后重新经会众选举才得续任。长老执事每任两任必须让贤任,也是出于这个理由。

为防范遇上类似满堂村教会的问题,在选举新教会领袖之前应有圣经的教导,让信主的人明白圣经对教会领袖的要求。笔者于教会在泰北设立了四个据点后,曾为这四个据点的教会同工举办领袖训练营,要求这些据点的同工领袖采用民主式的选举来选出执事会主席,也鼓励他们要有让贤的制度。但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用在泰北,一来难民村的人才本来就少,可以带领的没有几个,二来因为中国人敬老尊贤的思想,有长者在的地方,谁也不敢想要当领袖,就算是有选举,大家也理所当然会推选某某德高望重者当教会执事会主席,并且他将历届继续连任,要换一个人,除非他不在。

笔者认为:西方神学体糸中把人看为是神的形象所造和罪人两极的合成品,多少是受了黑格尔诡辩论中正、反、合的影响,认定如果没有一个监督的体系,人就会因拥有权力而走向败坏。所以对于在上执政的必须给于监督,让较为合适的人来掌权,是民主选举的意义所在。然而,西方人的选举重点多放在一个人的才干上,但中国人所重视的却是一个人的品行操守;因此,一方面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德高望重者必具备一定的个人品格修养,不致于权柄在手就失了方寸。另一方面,中国人重家庭重关系,主内弟兄姐妹会把教会看为是神的家,信徒领袖是神家中的长者,是家长;而信徒领袖也同样会把教会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爱惜看顾,所以不论他们作什么事,实际上也是出于爱教会爱神的家的原故,绝不致于把教会带入异途,偏行主道。所以在泰北难民村特殊的背景下,笔者以为不仿采用家长式的治理手法来带领教会。

然而,在适当的时候,尤其是执事会主席年纪老迈,宣教士应教导和鼓励他效法尧、舜的禅让,把行政工作交由年轻的一代去负责,自己则退居幕后,作为顾问或长老,专以传道祈祷,牧养会友灵性的事为念。这不但符合圣经的教导(见徒61-4),也是加尔文神学中对长老职责的要求。在选举新执事会主席前,可建议由大家敬重的原执事会主席提名二至三名,供全体会友投票选举。如此可以仍以家长式的手法治理教会,也可以提拔新秀。

再者,中国人重饮水思源,对创办教会的创办人多有尊重,宣教士在设立教会后应继续保持与所设立的教会有来往,像保罗在旅行布道时所建立的教会,保罗会再次回到那里探望他们。当他们有无法处理的事,保罗也进一步通过书信帮助他们。宣教士或其母会若与所设立的教会继续保持关系,便可在选举新执事或其他重大事件上继续协助他们治理和牧养,这在缺乏人才的泰北难民村尤其重要。

 

8、后辈的回馈----从乡村到城市

传统中国人重视孝道,与圣经教导作儿女的要孝敬父母是一致的,这在前文已略略提过。中国人强调作为子女的在父母年纪老迈时有所回馈反哺,曾子所谓的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便是认为最低程度的孝要能供养父母、给父母的生养死葬。这种回馈的精神,在泰北难民村宣教应加以发扬光大。

泰北难民村的青少年一到十六、七岁便纷纷到大城市去谋生,他们大多都是到泰国首都曼谷去寻求发展。女的多在工厂或批发零售商当女工,男的多从事与旅游业有关的工作。泰北的青少年们到了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很容易因物质生活的引诱而走向堕落,男的因为早在山上便与毒贩头子有所认识,轻易的便会成为毒贩的跑腿,为了区区的几百泰铢,甚至丧命泰国军警的枪下。女的则为色情行业所引诱,沦为风尘女郎,出卖肉体。按笔者所知道的,泰国曼谷的教会包括华人教会,对这批数以万计从泰北难民村来的青少年,并不多加以注意。但这也可能是:一来他们在曼谷都是非法居留,只有等到他们找到工作了,才能申请合法居留证件,二来他们容易和山上的毒贩接触,恐怕他们借用宗教场所进行贩毒活动,所以没有任何教会愿意从事向这群泰北难民村的青年传福音的事工。只有一、两位曾在泰北难民村事奉的宣教士私下召集几个已在山上信主的青少年,组成查经小组,静悄悄的在大城市的教会里聚会。

笔者教会在泰北难民村宣教多年,看到这一个需要,于两年多前(20024月)在曼谷设立了一个布道所,专门以泰北难民村来的青少年为对象进行宣教的工作,至今这个布道所已经常有60余人在主日做礼拜,特别的节日更是多到近百人来参加。另外还有两个各约20人的小组因为在主日都有工作,而在周间进行查经祷告的聚会。弟兄姐妹的金钱奉献也已经可以维持整个教会开支的三分之二以上。笔者教会对这布道所的负担,一是在曼谷其他地区开设更多的布道所,二是鼓励这些青年人组成短宣队回到泰北难民村传扬福音,以带领更多难民村的村民归向基督。而笔者教会将转向注重城市的宣教工作,把难民村福音的需要,逐渐交由这些城市所设立的布道所接手。

由这些城市的布道所接手在泰北难民村的福音工作,一来可以看成是一种后辈到城市工作后对乡村的回馈,尤其是他们到过城市,他们的话对一辈子从未离开过难民村的父母辈是有一定作用的。二来这些到过城市工作的青少年也将对尚未到城市工作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可将自己在城市的经验与还在山上的人分享,预备他们到城市去工作,对布道工作是有益的。三来由他们在山上带领信主的青少年到了城市后,也自然会加入教会,扩大城市教会的规模。

从传统中国人的思想出发,鼓励这些在城市的青年人回馈乡村并不太困难,几个星期前笔者便刚收到从曼谷布道所来的报告,宣称他们正按着计划在筹组福音队,准备于今年底到乡村布道。这项事工的推展,笔者的教会正在努力当中。

 

9、家庭的再生----家庭伸神学论的第二周期

中国人思想中是难分的。君王既为天子,替天行道,奉天旨而治国,自许为受命于天,被治者称子民,政要人物为父母官,进而有同胞同宗四海兄弟、天下一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等称谓及观念,则天下一家的观念牢固而深远,千载传统难改。家庭神学论,便是以天下一家为形式进行讨论,神为信徒的天父,教会是神的家,信徒为主内弟兄姐妹,而家庭延伸神学论则是讨论这属灵家庭的开展,包括时间和空间两项因素,空间的因素包括地理、种族和文化等。教会推行宣教事工,履行基督的大使命,不单要在本地同文化E1)的成员中传福音,到外地进行类文化E2)的差传工作,也必须同时发展越文化E3)的福音事工,这是圣经清楚的教导。

在泰国北部的山区里,除了有难民村中的华族外,尚有许多少数民族,如阿卡、拉胡、傈僳、摆夷等等。这些少数民族,都仍持守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惯,讲自己种族的语言,除了非常少数几个会讲泰语外,基本上是与外界相隔绝的;而除了与这些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到他们的语言的。反倒是难民村的华人就因为与这些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多少都会讲他们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使徒行传第11章提到门徒在耶路撒冷遭受逼迫后,纷纷逃往腓尼基、塞浦路斯、安提阿,他们不对别人传讲福音,只对犹太人传讲,但其中有些来自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会讲希腊话的犹太人,也对希腊人传讲主耶稣,信主的人就因此多起来了。笔者相信,当那些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华族,在领受上帝的救恩后,也自然是向这些少数民族传福音的最佳人选。

因此笔者的教会在开始在泰北难民村传福音时,就订下几个福音策略的步骤,首先我们将向华族进行类福音(E2)的宣教工作,进一步就是栽培和训练他们,并帮助他们达到自立自养自传的地步,然后再与他们结为宣教的夥伴,鼓励和继续资助他们发展少数民族的福音工作,对他们来说,这是类文化(E2)的福音工作,但对笔者教会而言,却已经是跨越文化(E3)的宣教事工了。笔者的教会在泰北所设立的四个宣教据点,其中一个已经开始了摆夷族的福音事工,已有十来位的摆夷族参加他们的崇拜聚会,由一位善于讲摆夷话的同工牧养他们。另一个据点也曾尝试做傈僳族的工作,但不幸主要负责同工逝世,工作便暂时停顿了。

此外,笔者教会在早期泰北山区连马路都未曾筑好的情况下,翻山越岭向泰北难民村的同胞传福音,每年平均差派二至三支福音队到山区做短期宣教的工作。又不时有短期宣教士留下来帮助他们达两三个月之久。这种履行主耶稣大使命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也感动了当地的信徒。曾经便有一些经历主恩典的当地信徒向笔者表示,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就是在缅泰边界更深入的丛林中的小村落,去把福音传给自己家里的人,而他们实际上也做到了。这些小村落是一般城市居民难以生存下去的地方,笔者教会在泰北所带领信主的弟兄姐妹,在属灵家庭的开展的地理空间的因素上,作到了笔者的教会无法作到的福音工作,叫神的家扩展了。

家庭延伸神学论要求华人信徒必须摆脱民族优越感的束缚,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全面履行基督的大使命,同时发展同文化类文化以及越文化的宣教事工。要达到这个目标,积极地以身作则的教导与诱导是免不了的,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和领导更是必须的。笔者教会在泰北难民村的宣教事工,至今可以说已经是进入越文化的发展了,并且也可以说是开始了家庭延伸神学论的第二个周期了。

 

结语

 

按着以圣经真理为基础,以传统中国家庭为主题,所发展出的中式家庭神学论家庭延伸神学论,对笔者的教会在泰北难民村的宣教事工进行反省,确实为笔者提供了合乎圣经真理和顺应华人国情、文化、民风的事奉的依据,也进一步让笔者看到许多有待改善和发展的地方。盼望拙文所提到的一些粗浅的建议和经验,能对有意在泰北难民村发展宣教事工的教会有所帮助,可以一同努力,叫天父的家在质与量上增长,在时与空上开展,并在福音与华人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处境下不断扩展。


参考书目

 

书籍

1.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0次印刷。

2.      邓克保:《异域》,台湾:星光出版社,1977年第一版。

3.      远志明:《神州忏悔录》,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      李美基、鲍博瑞合著:《孔子未解开的谜》,台北:活石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5.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

6.      柏杨:《金三角、边区、荒城》,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第5版。

7.      林镜初:《小村的故事》,香港:宣道出版社,1990年初版。

8.      温以诺:《中色神学纲要》,加拿大:恩福协会,1999年初版。

9.      温以诺:《破旧与立新》,加拿大:恩福协会,1998年初版。

 

电子网页

1.      《天涯孤军——国民党残军流浪金三角》,电子网页:《三晋都市报》,2004720日取阅,网址:http://www.daynews.com.cn/mag2/20040412/ca15668.htm

2.      《泰国》,电子网页:《世界教育网》,200484日取阅,网址:http://www.worldeduweb.com/gggk/gg/tg.htm

3.      冯郑妮珍:《生命的祭》,电子网页:海外基督使团网页,2004813日取阅,网址:http://www.omf.org.hk/eam/38/38_06.htm

4.      西塞罗:《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纪实》,电子网页:《战争秘史挡案馆》,2004721日取阅,网址:http://www.superarmy.com/zzms/zzms.htm

5.      孙伟:《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电子网页:《海峡军事网》,2004721日取阅,网址:http://mil.fjii.com/2004-03-27/lajldsm_961.htm

6.      林安国:《全球華人教會有多少》,电子网页:华传网页,200484日取阅,网址:http://home.netvigator.com/~gohk/cc.html

7.      闻达、徐宗懋:《缅泰丛林中国民党孤军》,电子网页:凤凰周刊网,2004720日取阅,网址: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phoenixweekly/139/66page.html

 

报纸

1.      伍崇韬:《异域孤军、泰北送炭、薪火渐歇》,台湾:《联合报》,200431日。

 

论文

1.      Enoch wan, “The Theology of Family: A Chinese Case Study of Contextualization.”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March-April 1999.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二期,2005。

 



[1] “孤军”的这一段历史从柏杨的《异域》一书可得一个清楚的轮廓,见邓克保:《异域》,台湾:星光出版社,1977年第一版。另参《天涯孤军——国民党残军流浪金三角》,电子网页:《三晋都市报》,2004720日取阅,网址:http://www.daynews.com.cn/mag2/20040412/ca15668.htm 闻达、徐宗懋:《缅泰丛林中国民党“孤军”》,电子网页:凤凰周刊网,2004720日取阅,网址: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phoenixweekly/139/66page.html

[2] 天涯孤军——国民党残军流浪金三角》,电子网页:《三晋都市报》,2004720日取阅,网址:http://www.daynews.com.cn/mag2/20040412/ca15668.htm

[3] “孤军”向泰国政府投诚的历史在柏杨的《金三角、边区、荒城》一书有清楚记载,见柏杨:《金三角、边区、荒城》,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第5版。另参西塞罗:《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纪实》,电子网页:《战争秘史挡案馆》,2004721日取阅,网址:http://www.superarmy.com/zzms/zzms.htm

[4] 见孙伟:《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电子网页:《海峡军事网》,2004721日取阅,网址:http://mil.fjii.com/2004-03-27/lajldsm_961.htm

[5] 各个救援组织的成立、宗旨、目标及运作都可在互联网上找到,不少机构的负责人或发起人都直言是受《异域》一书的影响。

[6]见《泰国》,电子网页:《世界教育网》,200484日取阅,网址:http://www.worldeduweb.com/gggk/gg/tg.htm

[7] 伍崇韬:《异域孤军、泰北送炭、薪火渐歇》,台湾:《联合报》,200431日。

[8] 林安国:《全球華人教會有多少》,电子网页:华传网页,200484日取阅,网址:http://home.netvigator.com/~gohk/cc.html

[9] 有关“家庭神学”的详细介绍请参考温以诺:《中色神学纲要》,加拿大:恩福协会,1999年初版,第165-176页;Enoch wan, “The Theology of Family: A Chinese Case Study of Contextualization.”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March-April 1999.Pg 2-7.

[10] 详见冯郑妮珍:《生命的祭》,电子网页:海外基督使团网页,2004813日取阅,网址:http://www.omf.org.hk/eam/38/38_06.htm

[11]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第8-9页。

[12]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0次印刷,第1页。

[13] 远志明:《神州忏悔录》,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第19页。

[14] 李美基、鲍博瑞合著:《孔子未解开的谜》,台北:活石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第1页。

[15] 有关林镜初牧师的经历也记载在他所写的《小村的故事》,见林镜初:《小村的故事》,香港:宣道出版社,1990年初版,第7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