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普传 02

职场的挑战与契机—我的心路历程

章长基博士 - 华人福音普世差传会(神州华传)副总主任

|回福音普传选单|

 

引言
1969
年的9月,当时我正在宾州一间大学教书,学校刚开学不久,就接到一封亚洲开发 银行(亚行)打来长达四页的电 报,聘请我前往工作。因我无意离开教职,故将它置之不理。但内子却有感动,认为这是神的呼召,要我们回远东去事奉祂。我挑战性地问她如何事奉,她说也许 “中信”会在马尼拉开办事处。我武断性地说:“没有可能!”(因为当时“中信”同 工不多,我是美国东部的代表,所有重要决定我都会知道)。但是此事不久以 后,我们果然收到王永信牧师的来信,宣布在菲律宾成立分会的决定。长话短说,我们认定这是神的指引,随即谦卑顺服,辞去教职;于19706月学期结束后举家迁往菲律宾,带着事奉的心志前往亚行工 作。

A 职场的挑战
(a)
“入世”的职责
亚行是一个国际机构,由六十个国家集资组成;虽然称之为银行,但是它运作的目的不在谋利,却是专为开发亚洲国家的经济而设立。工作人员来自 世界各地,经济学家及工程师各占三分之一,精通国际法的律师也为数不少。工作范围包罗万象,大的项目可涵盖整个国家的经济开发策略、调整有关政策、以及提 供所需资金;中型的有工业、农业、渔业以及各种公共设施项目;小的项目包括投资于私人经营的中小企业。我当时所学的、教的、写的都是有关国家经济开发的原 理,因此去亚行服务真是可以充份发挥,学以致用。

基督徒的使命是要进入世界为世界服务。可惜基督教有时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只顾来世,不理今生的宗教。这是一个误导 世人,急待澄清的错误观念。其实基督教十分关顾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住在其间的”(诗廿四1),因为这些都是神所造的,也是属神的。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住在人间的行为充分体现基督教是一个 “入世”的宗教;我们也要效法基督的“道成肉身”进入世界。职场是一般人生命投资最多的地方,是基督徒投身事奉的工场,也是我们入世的切入点。完成亚行的 每一项任务都是我们为世界服务的实例,也是我们入世为主作见证的机会。

(b) “出世”的原则
虽然亚行的每项任务都是服务世界及入世的体现,但是基督徒在执行任务时却要依循出世的原则。我们既不“属于”、也不可“效法”这个败坏与神 敌对的世界,但又不能离开这世界。相反地,我们务必要进入这世界,影响这世界。其间微妙的互动会产生矛盾及张力,但同时也会使我们在世度日保持高度警惕。 这就是基督徒既是出世又是入世的人生观;这也是我们从神领受的使命感。祂要我们进入世界完成“福音”及“文化”两大使命:让“世界得知祂的救恩”,要我们 忠心管理祂的世界。但此文所针对的世界是一个狭义的“亚行世界”,涉及亚行的伦理道德、群体文化、行事规律、政治背景等等。神却差派我进入一个又陌生、又 复杂的世界,要我在亚行作祂的忠心托管者。

去到亚行不久,神就将祂的话语赐给我,要我清楚知道如何行事为人。神以诗篇第八篇6-8节指示我要我在亚行管理祂手所造的“万物”。当时亚行开业不久,资助的项目比较简单,在亚洲国家协助渔业的开 发。当我接触到这些项目时,我就把它们当作是神所造的“海里的鱼”来处理。畜牧、家禽等等项目都是“田野的兽”。亚行在亚洲国家建造了许多飞机场,可以使 飞机起降;这些飞机不都是“空中的鸟” 吗?后来亚行也资助了许多环保项目,这些都是保护祂手所造的世界的好机 会。我既然清楚是神“派”我在亚行管理祂手所造之物,我要作一个忠心的受托者,我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绝不搀杂任何政治因素的原则来考量,因此我的结论及 决策常常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如此执着,我在“亚行世界”里常被挂上一个不妥协、不合作、不明理、不顺服的名号。

(c) 是“光”也是“盐”
主耶稣说我们“是”,并要“作”世上的“光与盐”。最需要光与盐的地方,就是光与盐缺少的地方。光在黑暗的地方就能照亮起来,在充满亮光的 地方就失去了它的功能。一般的职场都是缺少基督徒的地方,正好是光与盐发挥功能的场所。但是我们务必要发光,不可将光“放在斗底下”。这就是我们入世的使 命,要我们在世界中活出超越世界的见证,因而感化我们所处的世界。在世界中我们不可标榜自我的清高,更不可发出高人一等的傲气,但我们务必要活出与众不同 的生命,发挥光与盐的作用。职场就是我们的宣教工场,清楚接受神的差派,以专业投身宣教。

我在亚行工作了二十年,坚持光与盐的见证。既然职场的任务是服务世界,我们就要将服务的标准提升到最高的水平, 使完成的任务都能荣神益人。因此我首先对自己的要求是专心工作,有高素质的工作表现,以及卓越的工作成果。二十年来无人指责我在工作上失误,或成果令人失 望。因为我有不同的考量原则,有时的意见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闭口不言,但是我抱着“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五37) 的原则,总是坦率直言。这种做法在亚行的世界里就被认为是 不懂事、不聪明。我明知如此作会吃种种的亏,会被冷落,会遭边缘化;但我为了执著作光与盐的见证,我愿意付此代价。起初我被误认为 “trouble maker”,同事们把我当作是制造麻烦的人,或是捣蛋份子!日子久了,真正认识我 的人就赞赏我的作为,称我是“tough economist”,高举我是认真的、 极好的、一流的经济学家。追根究底,我明知不能摧毁或改变亚行的游戏规则,但我绝不同流合污,人云亦云。二十年来我问心无愧,始终持守神所交付给我管理祂 的万物的使命。这是我作光作盐的见证。

B 职场的契机
(a)
个人谈道
亚行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宗教、文化、语言等等背景;虽然英语是共同的语言,但是有些人一开口就好像是在说一种没有听过的方言。他们的思维 方式,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等,也是各有特色。与同事平日工余休闲交往时诸多谈道机会,有人回避,甚至抗拒,但也有人表示有兴趣,并且乐意接受。亚行的职 场是一个操练跨文化宣教的地方。当时我在办公室悬挂了一些用经句写的对联,对联中间是一幅王明道先生的“处世格言”。这些东西往往引起访客的注意及兴趣, 并想知道其中的意思,因此很自然地就进入了宗教信仰,生活准则的话题。这是我在亚行职场独特的宣教契机。

(b) 生活见证
亚行是一个国际机构,高级官员都有外交官的地位;周末参加各种宴会及社交活动是亚行生活的一部份。我虽偶然参加这些活动,但我不碰烟酒,久 而久之我被称为 “the orange juice man”,是一个仅喝橙汁的 人!我认为这是我生活见证的片面。

1974 年我开始积极参与“华福运动”,经常拜访各地华人教会。亚行的工作范 围覆盖整个亚洲,常常要出差。为了省钱省时,我尽量兼顾双方的需要,在出差时探访华人教会。但我执着一个原则,绝不为了华福的需要而制造出差的机会。每次 都是把亚行的事工放在优先地位,然后顺道兼顾华福的需要。试举例阐述之:譬如亚行派我去斯里兰卡,那最直接的路线是由马尼拉经新加坡转机;但我往往在周五 下班后绕道东马,在主日事奉完毕后才前往目的地。如此行,公干不受影响,旅费加额自己负担。二十年来无人指责,这是我不假公济私的见证。
亚行的薪俸高,福利好,又有外交特权,生活条件十分优裕。同事们一般都住在马尼拉的高等住宅区,生活相当奢华。我们却与众不同,履行简朴生 活。住在菲国人群当中,与宣教士们结为盟友,以资学习,彼此建造。因此亚洲最大的,由三十多间国际差会汇聚人力财力,专为宣教士子弟设立的Faith Academy,专案破例接纳我们的孩子入校读书。当时我除在华人教会中事奉外,并深入了菲国教会及机构。这是 我学习事奉,吸取宣教经验的时期。

(c) 建立群体
1978
年神赐给我一个独特的契机,在职场中与数位信徒开始一个查经小组,每周一次利用午膳时间彼此分享神的话语及个人见证。开始的时候每次由我 一人带领,人数不断增加,查经兴趣浓厚;但我每次出差,聚会就宣布暂停。于是我开始训练同工,轮流带领;查经小组从此不再间断。当时亚行正在蓬勃扩展时 期,空间一直不够用,因此办公的地点由两三个增加到五、六个,最高峰时达到十个不同的地方。查经小组也在不同的地方顺逐蔓延,似乎形成了一个查经运动!多 人重生得救,灵命得到滋润;属主的群体也就慢慢地形成了。我提早退休至今将达二十年,此查经运动今天仍然在亚行崭新的办公大楼中生龙活虎似的被主重用!

结语:
1990
年我提早退休时,同事们为我开了一个欢送会。除了临别赠言外,还编排了一出短剧,描述查经小组进行中的情况。其 中有一人专门模仿我说话的姿态,并且学我常用的词句。演技生动,笑声满堂。最后送我一幅我的画像,画中的我手里捧了一本圣经。这似乎是我二十年职场事奉给 人留下的印象。

 


《环球华人宣教学期刊》第廿期,2010年4月。

(本文曾刊载于《华传路》第79期,蒙华人福音普世差传会(神州华传)准予转载,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