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应用 02

带职宣教:金融海啸下的宣教回应

刘汉中 博士 - 曾任海外基督使团带职宣教士

|回宣教应用选单|

 

2007年中至今,全球金融困境日益严 重。美国(U.S.A.)房地产不景气蔓延至全美金融行业面临破产,各行各业未能获得银行贷款,导致业务陷入困境,不 少公司裁员、减薪或结业。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息息相关,美国经济不景带动其他国家及地区出现连锁反应,各地逐渐面对同样的经济危机。这两年来,金融困境引 发美国金融风暴,从而触发全球金融海啸,直接影响全球人民的生计。

在这全球大趋势中,宣教差会亦受影响,奉献收入下降,出现财务赤字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金融海 啸,宣教差会如何回应呢?金融海啸同时带来危机和契机,本文以宣教的立场回应此契机。

宣教事工面对的三大问题

差会派宣教士到工场时,常常面对三大问题。第一是入境签证的问题(accessibility)。愈来愈多国家不发签证,或减少向宗教工作者发出签证,伊斯兰教国家、共产国家和后共产国家皆 是如此,在“1040窗户”的国家亦极少向宗教工作者发出 签证。

第二是经济持续性的问题(economic sustainability)。大部份全职宣教士出工场前需要一年或以上的时间筹款。一般差会要求宣教士达到80%或以上的筹款目标,才容许他们出工场。再者,宣教士到达工场数年后,因为与支持教会和弟兄姊妹接 触少,奉献亦相对减低。若奉献少于差会的指定数目,宣教士便要回国募款。此外,据统计,一对从西方国家差派的宣教士夫妇及其家庭每年需要五万美元经费;若 宣教工场位于第三世界国家,每年则需要三万美元经费,这入息可能是当地人收入的数倍,造成宣教士与当地人出现经济差距,容易给当地信徒错觉,以为宣教只是 西方国家信徒的责任,发展中国家的教会没有从事宣教的经济条件。

第三是事工持续性的问题(ministry sustainability)。全职宣教士往往面对居留签证续期的问题。若当地政府不续期,宣教士就要离开工场,宣教事工便 不能继续。不少国家常常因政治或宗教因素改变对宗教工作者的政策,使全职宣教士难以长期居留,例如在中亚国家,九十年代容许大量宣教士进入,但最近数年, 因宗教政策改变,不少宣教士要离境。再者,全职宣教士往往因为他们的宗教身分,不易被当地人接受,在开荒性的宣教工作上可能面对困难。当地人往往认为宣教 士是来传洋教的,故心里有所防避,形成传福音的障碍。宣教士的身分在创启地区不易被当地人接受,宣教士工作的困难对事工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

带职宣教的三大优点

所谓带职宣教是指基督徒带着他的职业到宣教工场,在那里以工作收入支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同时 向当地人作传福音及宣教的事奉。

在上述的三个问题上,带职宣教士都比全职宣教士优胜。第一,带职宣教士可透过专业或商业身分取 得入境签证。在现今工、商业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行各业都有大量的跨国或跨文化就业机会,基督徒应把握这些机会,以此作带职宣教的良机。值得我们注意的 是,许多伊斯兰教及创启地区国家都欢迎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士到当地从事社会建设,包括工程、科研、教育、工商管理、医疗、扶贫等。对有志侍主的基督徒来 说,这些就业机会可能是带职宣教的机会。

第二,带职宣教士若能以专业或商业工作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宣教事工的费用,就不需要出工场 前筹款,亦不需要因奉献减少而回国筹款,故此他们的经济持续性高于全职宣教士。在教会历史中,保罗、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和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都曾用自己的专业支持他们的宣教工作。保罗以制造 帐棚为业(参徒十八3);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曾在印度(India)当染厂经理;马礼逊在东印度公司当翻译员二十多年之久,藉此居留中国。他们都是一边工作,一边 宣教。

第三,带职宣教士因为有专业或商业的身分,故较易被当地人接受。他们较易与同行和相同社会阶层人士接触;又 因为他们给当地社会带来技术或商业的知识与专长,故较受人尊敬,这些都有助传福音。再者,因为他们具备当地人需要的专业知识,或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亦 较易在当地获得居留签证,事工持续性因而增加。

带职宣教与华人文化

现今大部份华人差会都没有带职宣教的策略。目前全球华人全职宣教士总数约一千。华人宣教士人数 稀少,可能与教会与差会征召宣教士的策略有关。过去数十年,华人教会和差会只着重征召全职宣教士,但回应的信徒不多,可能与华人重视教育和就业的文化有 关。对许多成年的华人信徒来说,全职宣教需要离开自己的专业,放弃工作,然后进入神学院装备,才能成为宣教士。这样的宣教参与难度极高,亦与现今专业、商 业和科技文化差距甚大,导致参与人数甚少。

在全球华人教会中,专业和商业人士众多,其中许多可成为带职宣教士,用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到宣教 工场一边工作,一边宣教。他们从工场回到自己的国家,可成为带动教会宣教的领袖。带职宣教士可成为庞大的宣教团队。笔者认为,带职宣教较切合华人文化,对 华人专业和商业信徒来说十分可行,是华人信徒参与宣教的极大契机。

全球金融海啸对华人差会带来颇大的经济压力,差会回应这全球性的危机时,需要重思宣教策略的持 续性。过去数十年,华人差会只着重征召全职宣教士,如今在海外华人当中的九千家教会,差派的全职宣教士人数只有一千。人数稀少不但是因华人信徒对神国委身 不足,亦可能是因差会忽视全职宣教与华人文化的距离。在着重教育和就业的华人文化中,带职宣教比全职宣教较为适合,亦较为可行,回应者会较多。可惜现今的 华人教会不太接受带职宣教,这是因为缺乏教会、差会与神学院的推动。

神是否用金融海啸叫华人信徒重思宣教策略?华人信徒的人力、物力都不缺,为何宣教士人数与资源 差距极大?从宣教事工的持续性和对华人文化的适合性而论,带职宣教都比全职宣教占优,亦可能成为华人信徒投身宣教的有效途径。

 


《环球华人宣教学期刊》第廿期,2010年4月。

(本文曾刊载于《今日华人教会》2009年8月号,蒙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准予转载,谨此致谢。)